本篇文章4312字,读完约11分钟
新玉树的美丽景色。 长沙新闻网记者吴刚摄
4月3日,放学后,我在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红旗小学的兰军生格上学的路上。 长沙新闻网记者吴刚摄
在高原千亩林木优良品种繁殖实验基地,昂江多杰正在调查苗木的生长状况。 长沙新闻网记者张龙摄
玉树10年,是从舒语中纵贯性地唱歌的“饼干宝宝”。 即使不能双脚行走,也要“行走”轮椅的天涯克雷朋措施旺加; 从一棵树到一片树林,也是三江源生发的绿色……
父亲很瘦,对孩子们很爱,但一开始工作,他就像魔一样,迷上了。
父亲离开了,留下那么多遗憾,他还有很多江源的歌没写完。
这是藏族汉昂桑周记忆中的父亲。 这几年,一想起父亲,他的心就被刀割破了,父亲的身影就像曼尼石刻一样深深地刻在心中。
他的父亲叫昂加,生前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 年1月12日,昂加因过度劳累肝癌恶化,抢救无效,生命固定在63岁。
昂加说:“我的脸是三江源,眼睛是黄河源的姐妹湖,鼻子是巴颜喀拉山,皱纹是流经巴塘草原的河流。”
4月13日,玉树414地震10年祭前夕,“玉树难忘”歌舞剧在玉树康巴艺术中心再次上演。 一想到毕生为玉树文化倾注心血的父亲,昂桑周就接触到景生情,泪如雨下……
遥远的父亲,得到永生
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震源地在当时的玉树县附近。
地震发生后,在本西宁住院治病的昂加,听了家乡的痛苦再也坐不住了,无视亲友的制止和医生的忠告,毅然回到了玉树。
回到玉树的瞬间,他的心破碎了。 许多同胞在地震中丧生,房子成了废墟。
地震时,他孙女的才仁拉毛也被埋在废墟里,孩子被挖出来时光着脚,脸上写着恐慌。
艺术创作是昂加的生命。 很多人不知道,那是多年前说“康巴人会说话会唱歌,会走路会跳舞”的人昂加。
他收集整理了《格萨尔王传》77卷210本,企划并录制了22张音乐CDD,创作了300多首诗、歌。 其中,《大美玉树》、《玉树不忘》等在藏区广泛流传。
年10月,玉树地震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昂加病情加重,但为了向世界展示地震3年后的新玉树,昂加亲自担任了庆祝大会准备活动的策划和指挥。
节日结束后不久,他再也没有起床 ……
“父亲说经历过冬天的人知道太阳的温暖,母亲说经历过痛苦的人知道人类的真相。 家乡变成废墟时,谁感动了玉树为我们敞开的胸部? 房子遭受灾害时,谁感动了玉树为我们撑起生命的天空。 心碎的时候,谁打动了你我建了爱的殿堂? 那是人心所向的共产党,那是我荣辱与共的祖国……”
这是玉树地震后,在重演中写的一首名为《感动》的歌。
十年过去了,现在玉树成了青藏高原上最年轻的城市。 玉树博物馆、格萨尔广场、康巴艺术中心等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沿着父亲走过的路,昂桑周还在致力于建设美丽的新玉树。 现在他在玉树市开始了负责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工作。
昂桑周说,曾经的城镇现在呈现出大城市的样子,许多牧民成为市民,所有的新变化都标志着新玉树的到来。 他的工作是使新城市的快速发展理念扎根于这里,使所有玉树人符合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
“父亲就像灯塔一样,照亮了我的心,让我明白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昂桑周说。
帅气的坎伯汉,脱胎换骨了
“终于实现了小目标,直播销售手工艺品,今后继续销售新成绩,让手走出玉树”4月16日,克莱朋措旺加对WeChat的力矩发表了如下评论。 网民们相继评价说“坚强勇敢,轮椅的创始人”。
31岁的时候,经历了“地震”式的人生。
他老家在玉树州囊谦县毛庄乡。 受伤前,这个身高超过1.8米,阳光帅气的康巴汉是当地的导游。 每年夏天,家乡美如画的草原和独特的神韵尒丁寺是他最喜欢的地方。
年3月,从家乡前往州府结古镇的途中,因交通事故脊髓受损,已经站不起来了。
“那时我晕过去了。 醒来的时候只是腿麻木无力,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结果”克莱朋克说。
两天后,旺卡在四川华西医院接受了手术,之后接受了长达半年的康复治疗。
“年的玉树大地震幸存下来了,但一年后的交通事故改变了我的人生,对我来说就像是人生的地震。”
事故刚发生时,看到父母无数的眼泪,不敢花太多时间去悲伤。 旺加说,他知道如果因残疾而坠入谷底,父母遭受的痛苦将是他的数倍。
旺加开始积极地拯救自己。 在华西医院康复师的指导下,旺加每天都在反复康复。 渐渐地,下半身没有任何意识的他学习了自己的衣服,学习了从床到轮椅的转移方法、大便的解决和并发症的应对等。
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旺加在玉树设立了“玉树州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 “希望之家”现在的成员有65名,年龄在13岁到65岁之间,他们中有6成是玉树地震引起的脊髓损伤。
旺加不忍心看到什么样的伤员挣扎,每年7月初,在广阔美丽的巴塘草原上,旺加邀请来自四川、青海等地的老伤员、心理训练师等参加康复营地。
“很多患者需要家人的护理,但我想向他们分享专业的护理知识,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一点改变。 ”。 旺加说
现在温暖的环境使“希望之家”成为伤害朋友的第二家,不仅可以在那里煮咖啡、烤西点,还可以做手工艺品。
在“希望之家”的墙上,陈列着大家制作的西藏装饰工艺品、马尼拉石刻等,他们也与当地的合作社合作销售产品,许多患者为了恢复生活自信而获得收入。
眼前的旺角编着辫子,穿着时尚,嘴角上扬,笑容平静,戴着帅气的帽子,眼睛自信地闪耀着。 坚强的他很少说自己有什么疼痛,有什么困难。
对脊髓损伤者来说无处不在。 他们的笑容背后隐藏着不想让别人知道的苦衷。 例如,身体疾病的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管理、膀胱萎缩等。 有些受伤的朋友术后有导管,打篮球的时候也拿不到。
现在的旺角,空闲的时候喜欢坐在“希望之家”前面的藤椅上,看着被破坏后浴火重生的这片土地,看着崛起在这片土地上的美丽新城。
脱胎换骨,这句话对经历过地震的许多玉树人有着深远的意义。
4月初,记者在玉树禅古村再次看到了强壮的母亲索南的毛。
禅古村离玉树市区3公里,美丽的村落因附近有名的禅古寺而得名。 该村有232户764人,是当时地震受灾最大的村庄之一。
年玉树地震中,索南措毛的丈夫被邻居徒手挖出,一对龙凤胎的孩子在地震中遇难。
这个善良的藏族母亲无法摆脱长期失去孩子的悲伤,她整天用眼泪洗脸,甚至有轻微的想法。 她正要飞出河边的瞬间,被在禅古寺当和尚的长子拉回了。
那天,她整天在佛前说:“把我的孩子还给我,这对我不公平,孩子是我的生命啊! ”祈祷了。
也许是上天眷顾了这个善良的母亲。 年5月12日,她的另一对龙凤胎儿出生在玉树市八一医院。 儿子是伊希达瓦,女儿是尒玛文毛。
两个孩子再会时,他们已经从咻和学语言的孩子变成了大孩子,一边流泪一边谈论地震和多年经历的坎坷,懂事的宁玛文毛把纸巾递给了母亲。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希望我的孩子平安无事,他们俩给了我面对生活的勇气。 ”。 索南说。
绿满江源是新生
玉树市有“三角花园”,笔直的道路在三棵松树前分岔。
“这三棵树都有故事,”市民丹尼玛说。 这里是一所房子,才种了三棵松树。 修路拆迁到这里,这家人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保存这难得来的三棵树。 于是,有了这个“三角花园”。
为了三棵树,改变了计划,玉树这棵树在玉一样高的地方做了。
玉树州林草局局长昂江多杰是地地道道的玉树人,他的印象是很少买树种树时最开心的事。
在藏族人民的信仰中,树意味着生命,是希望的象征。 但是,当时玉树的交通非常不便,进出玉树的唯一道路,大部分道路都是碎石路,从省会到玉树至少需要两天的路程。
“那时苗木很少见,扦插使用的小树枝都可以换成老二炒面。 在困难的时代,玛瑙项链可以换炒面,苗木黄金太高。 ”。 昂多杰说。
这样照顾,许多树苗还很难成活。 我想昂多杰现在还很痛心。 高寒缺氧,随着气候的变化,这些绿色的生命摇摇晃晃,“就像扎了河里的落叶,不小心就消失了一样”。
虽说“树高如玉”,但代代玉树人要不断努力,用玉树养树!
“地震前,我们种的是从外国买的白杨和扁柏,很难生存,树龄也很短,20年或30年经常不行。 藏柳不同,成活率高,树龄平均可达5600年。 ’”
说到藏柳,平时沉默寡言的玉树州林业站的公保旦增站长仿佛换了个身体,滔滔不绝。
公保口中的藏柳属被子植物,生于海拔4500米的山区,耐寒,树龄长,是高原地区非常理想的绿化植物。
“不知道藏柳活得这么好,还是因为事故,我们发现了这种优良的树种”公保说,年,他和同事在林业站和林场检查工作,经过巴塘乡相古村时,听说附近有千年古树。 作为林草人,他自然对树感兴趣。
“看到这棵树时,我们吓了一跳。 太粗了,看起来生命力非常旺盛。 ”公保说,这四个人刚拥抱的大树枝叶子茂盛,千年岁月没能磨练他旺盛的生命力。
一年后,他们砍下的树枝已经长成一棵小树,试种成功了!
四月玉树,冰雪开始融化。 在亚佳日山下的德卓滩,1200多亩林木带有绿色意味,58岁的公保旦增站在插枝的池塘前指导工人浸泡藏柳苗。
现在的玉树有藏柳、金线柳、榆树、云杉、圆柏、丁香、珍珠梅等20多种树木。
像扎在土里的藏柳枝一样成长成林,十年来玉树人种的绿梦也结出丰硕的果实。
十年,玉树满山,如新生,更涅槃。
小树生根发芽,当年的“地震宝宝”也茁壮成长。
在10年前的地震中,出生不到8个月的婴幼儿在被掩埋了近48小时后被救出,脸上和身体上留下了很多血迹。 救援人员把饼干递给她,她紧紧地握在手中,对黑色的大眼睛有点不甘心,被人爱着。 她是后来被称为“饼干宝宝”的藏族女孩仁永吉。
时光流逝,随着新玉树的崛起,仁永吉终于长大了一整天,今年10岁的她成了玉树市第一完全小学5年级学生。
几天前,喜欢画画的她画了两幅画。 一张被称为“各民族团结如石榴种子”,在画面上的大红石榴中,是各民族服装的人物头像。 另一个是“新校园的新家”,戴着红围巾的自己画着美丽的新玉树。
4月14日,才仁永吉和祖母一起登上玉树现代山的展望台鸟瞰玉树:初春的故乡比自己画的更美。
才仁永吉幼小的心中充满了成为演员的梦想。 作为那个震源地的“地震宝宝”的代表,“必须把故乡的故事传达给越来越多的人”。
十年来,当悲伤的元素逐渐变淡时,玉树人在废墟中重建了物质和精神家园。 有随时变淡的,也有永远忘不了的。
“额头上写满了祖先的故事。 血管里有马蹄声,眼睛里有神圣的太阳,青穗酒在心里唱歌的时候,世界就在手中。 ”。 走在新玉树街上,父亲的歌声经常在昂桑周耳畔回响。
在禅古村,新出生的龙凤胎每天都在成长,但在地震中去世的一对孩子依然出现在扰乱索南毛发的梦中。
对10岁的才仁永吉来说,她五彩缤纷的梦想才刚刚开始……(记者吕雪莉、李琳海、王浡)。
标题:“那城 那人 那树”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