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5字,读完约4分钟

长沙新闻网重庆5月10日电(记者何宗渝) 5月10日,雨后重庆艳阳高照。 在30平方公里的两江协同创新区内,建设了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等项目。

“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我们按照产业、人才、生活、生态“四个协同”的高标准推进计划建设,目前国内外21个科研院所上传,部分科技成果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 》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志杰说,将来这里将成为集科技、人文、生态为一体的创新资源凝聚地。

——产业合作,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今年2月,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建设的汽车毫米波雷达项目将正式落地两江新区,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敏感的“嗅觉”,预计3年内产值将突破1亿元。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韩驰自该中心落地以来,与长安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已实现了汽车雷达、三峡库区边坡灾害监测等10多项科技成果的产业转换

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扎根两江协同创新区后,与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企业合作开发了机组电力10兆瓦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目前双方合作开发风电制氢技术,开展海上风电产业链。 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与重庆先进光电显示技术研究院、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企业合作,建设光电协同创新中心,相关科技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到目前为止,两江协同创新区21个科研院所在环境保护、人工智能、应急救援、航空航天等行业开展了大量科研攻关,到2022年两江协同创新区将科技成果向100项转化,完成发明专利400项申报

——人才合作,加快科学创新人才集聚。

科研人才短缺是制约重庆创新快速发展的短板。 以两江协同创新区为载体,引进国内外科研院所实现的科研人才“外引内育”,成为提高两江新区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以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毛二可教授及其团队在上传两江协同创新区后,与长安汽车等重庆本土汽车制造商合作开发和推进汽车雷达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培养相关科研人才

此外,两江新区构建了“留创园”、“留学报国基地”、“欧美同学会”、“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人才培养重点平台,发表了“两江人才”10条”等5人人才政策文件,目前,仅两江协同创新区就有600多人

——生活协同,通过服务套餐提高地区活力。

app使船远程指挥清除湖面垃圾,船完成清扫任务后可以自动返回……在两江协同创新区内的明月湖,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自主开发的无人清扫船可以实现90%以上的水面自动清扫。

计划初,两江协同创新区致力于探索生产、城市、景有机融合的创新资源集聚模式,以智能化、国际化的配套服务提高地区活力。 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了7个生产、学、研和生活功能一体化的混合集团,部署了城市、集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制度,为国际化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医疗教育、生活补助等各方面服务

——生态协同,促进科学技术、人文、生态的相互交流。

明月山与长江山水相连,明月湖碧波荡漾。 “两江协同创新区可谓‘山水半城’,生态用地、产学研用地、生活用地比例为3:2:1。 ”。 两江协同创新区负责人王飞说,在两江协同创新区30平方公里范围内,5个公园和10多个绿地、森林覆盖率超过50%。 根据计划,两江协同创新区将来将实现“公共汽车+徒步”绿色旅游,建设“5分钟科研生活圈”“10分钟生态体验圈”。

标题:“重庆两江新区:以“4个协同”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革新区”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