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96字,读完约2分钟
长沙新闻网天津6月17日电(记者李亭)海河旧路河畔,枣花漂浮,柿子结果,砖蓝色村居躲在树荫下,71岁的李凤会在自家门口乘凉。
“以前,家前面是脏河里,一到夏天,不仅臭,苍蝇和蚊子到处飞,变成了‘晴天满是土,雨天双脚满是泥’。 现在没有沟了,路也修好了。 门前的椿树和那棵枣树几十年了。 我又种了一点果树,整理了小花圃,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很凉快。 ”。
不仅下水道变身为小花园,李凤住了20多年的民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室内清洁,厕所里有厕所、脸盆、煤气壁挂炉等。 “今天以前不能比”李凤说。
李凤会眼中的这些变化也始于天津市在年开始的新一对帮助贫困村的三年行动。 年8月,李凤会所在的津南区双桥河镇西官房村成为新的合作对象。
双桥河镇党委书记陈子苓说,西官房村的卫生环境在几个村子里比较差,合作小组首先从人居环境开始攻防,町村联动开展了“治污、治乱、治差、治臭”的行动。 垃圾分类、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煤炭清洁能源改善、污水进入管网……村里的环境焕然一新。
为了维持治理成果,西官房村制定了“村规民约”,让村民实施“门前三包”,展开“美丽花园”的大规模竞争,组成志愿者队伍,党员、村民代表、志愿者队伍在“村规民约”、垃圾分类等方面
“有了‘面子’,‘里子’也不错,得想办法鼓起村民们的腰包”陈子苓说。 2019年,以双桥河镇西官房村为试验对象,探索了“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产业的快速发展模式,引进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孵化基地。 开展500亩精品小站稻栽培和稻蟹混养示范试验,将过去的单一水稻栽培变为稻蟹混养,亩益比过去翻了一番。 开展30亩南美白对虾“四季两作”标准化水产养殖,亩产量增加7000元。
“今年,我们又引进了‘秸秆-菌业’生态循环项目,探索了‘统一菌棒、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的模式,利用水稻秸秆种植蘑菇,种植蘑菇后的秸秆还可以用作肥料,以回收利用水稻秸秆。 ”陈子苓说。
标题:“西官房村“变形记””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