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86字,读完约10分钟
图为90年代的北京市中关村。 (资料图像)
6月20日,在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科学技术博览会上,观众和服务型机器人自拍。 陈晓根摄(人民视觉)
5月28日,陕西省西安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首次使用智能检测机器人测试了巡逻。 蓝小安摄(人民视觉)
5月19日,参观者在北京科技周体验了国际上第一款量产版全HDar智能眼镜。 陈晓根摄(人民视觉)
6月11日,网民在张家口市宣化区行政事务中心“信用智能借阅机”前选择了图书。 长沙新闻网记者杨世尧摄
1994年4月2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眼球聚焦于“北京中关村地区教育和科研示范互联网工程”项目。 这一天,数百台主机连接的网络工程通过美国sprint企业连接国际网络,中国成为第77个拥有全功能网络的国家,迎来了自身数字化建设从无到有、化茧变成蝴蝶的起点。
24年后,从没有活力的网上购物到繁荣的人工智能技术从随处可见的网络到“被清除”的共享旅行……在中国政府、产业、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数字经济规模第二大国家。 “数字化”已成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社会快速发展、促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手段,中国也成为世界数字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国家之一。
初步的“数字化”
过去的“渴望”今天会成为现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使很多人每天接触最多的“电气设备”。 用今天流行的语言来说,进入“数字生活”。 但是,还有不少家庭只想要自己的电脑。”这是1997年“渴望数字生活”文案中的话。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社会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很多家庭已经购买了电脑,但总体上拥有电脑的家庭还很少见。
自1994年中国实现与国际网络的全功能链接以来,中国开始了全面铺设中国“新闻高速公路”的历史,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公众计算机网络、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国金桥新闻网相继
从1997年开始,中国互联网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据统计,1997年,中国读者只有62万人,此后,全国读者每半年翻一倍,到2000年中国读者人数增加到1690万人。 中国网络第一个快速发展的高潮也到来了,免费邮箱、信息信息和即时消息暂时成为最受欢迎的应用。 书、网易、搜狐等互联网企业品牌也迅速提高了知名度,在全球网络产业中备受瞩目。
到2002年,中国读者人数增加到5910万人。 电脑开始在各个家庭迅速普及,中国人对“数字化生活”的渴望正在变成成千万“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日常。
在家第一次想起电脑,住在北京的李先生至今记忆犹新。 2001年春节前夕,刚拿到年终奖的她看到家电卖场开展促销活动很心动,用自己积攒的4800元买了家里第一台电脑。 另外,她花了380元买了mp3。
“家里有电脑突然方便了”李先生说,有了这台电脑,平时在家可以上网玩游戏,查资料,看节目。 以前家里“受欢迎”最高的电视机反而没用。
短短一年,李先生为住在老家的父母买了电脑,告诉父母采用各搜索引擎和“qq”聊天软件。 “父母平时喜欢看戏曲,以前买CD,现在网上搜索就全部有了。 平时在网上和父母聊天也更方便,电话费省了很多,父母说这笔钱是值得的。 ”。 李先生对本报记者说。
网络国民在家庭中的迅速普及比较有效地带动了中国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视频网站、社会交流娱乐等网络应用几乎在这个时期全面开花。 随着中国网络的新快速增长,中国读者人数也持续增加,2008年6月达到2亿5300万人,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共享数字化。
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北京的一家出版社工作的吴先生每天6点30分起床,从她睁开眼睛的瞬间开始了一天的“数字化”生活:洗漱前,先用打车软件下订单,洗漱结束时,司机通常可以停在小区楼下。 上车后,吴先生打开手机订购软件,选择公司附近的餐厅订购“自费”的早餐,下车后可以得到喜欢的薄煎饼和牛奶。 公司门口已经安装了具备面部识别功能的办公系统,只需要擦脸就能打开公司的门禁,还起到签名的作用。 下班后,吴先生打算打扫公共自行车,坐离公司不远的超市,买一些蔬菜水果,在网上订票回家做饭……
美国留学生迈克说,“数字化”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多的中国人早上起床就打开wechat,晚上睡觉前看wechat。 他们可以使用wechat进行更多的事件,如转账、叫出租车、外卖订单、买电影票、挂号等。 ’谈论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他在曾经给朋友发的消息中这么说。
“数字化”在中国社会的迅速普及与国民对数字化生活的开放态度密切相关。 以网络支付为例,中国的网络支付起步较晚,但国民对网络支付的接受度一直很高。 到目前为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数字支付市场,二维码已成为广泛采用的支付手段。 高端智能手机客户支付账单,在百货商店花钱,从自动售货机买东西。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领域运行报告()》,国内商业银行每年解决375亿多家,金额202万亿元多,同比增长46.06%和28.8%。 非银行支付机构解决了移动支付业务的2390亿件以上、金额105兆元以上,比上年增加了146.53%、106.06%。
对此,新加坡媒体报道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2秒钟扫码,3秒钟刷脸,对已经玩科技的年轻人来说毫无价值。
除了民众对数字化生活的热情外,中国各地的政府在数字便民服务方面也没有留下余力。
登录“在重庆”网站后,看到了“安居乐业”、“宝贝计划”、“健康卫士”、“自驾无忧”等功能板块。 在这个网站上,市民不出门就可以“处理”水电费支付、医院预约受理等生活杂事。 目前,整合重庆市多部门服务功能,提供涵盖社会保障、医疗等370多个服务的网站,成为重庆市新闻行业智能化惠民服务案例之一。
在全国各地,“在重庆”这样的民间服务平台有千万个,这些平台通过实践“多跑新闻,少跑大众”的理念,给国民的数字化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
建设数字化。
“数字中国”大踏步前进
去年国内掀起了“双十一销售节”的网购热潮之际,俄罗斯的“集邮党”安娜(化名)也加入了这场狂欢。 她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的速卖通网上交易平台从浙江义乌网上购买了电子产品。 利用中国物流企业开通的俄罗斯专线物流,最快一周,安娜就可以从俄罗斯当地的快递员那里领取自己的“战利品”。
安娜开始用电脑获得订单时,网上的另一只中国义乌正在向世界各地输送数万件小商品。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业产业迅速发展,被称为中国“小商品之都”的义乌也引起了不少跨境电子商务浪潮,仅-年义乌电子商务贸易额就增加了6倍以上。 现在义乌的“全民皆商”风靡一时,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很多义乌市民都经营着自己的网店,吃饭购物的时间,也许只要操作手机就能解决一些订单。 对义乌来说,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商业运营方式,还带动了当地餐饮、酒店、旅游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使数字经济“致富”的理念深入人心。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义乌市整体工商注册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达到90748家,同比增长46.6%。 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4.67%,达到465亿3700万元。
义乌从事“全民商”、电子商务领域的现象是“数字化”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变革和升级的缩影。 现在数字经济大潮在中国蓬勃发展,据统计,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7.2兆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例为32.9%,规模已经居世界第二位。 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而且,中国的“数字化”作为新兴经济的快速发展模式,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耳熟能详的“中国名片”。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个国家的青年选择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网络自行车的支付、共享、网络邮购都属于数字经济行业。 另一项发明“高铁”积极拥抱网络,在高铁wifi平台建设、网上订购、特色电商、联程旅行、智能零售等方面大胆尝试,成为世界上最数字化的高铁之一。
不仅迅速发展中国经济转型,“数字化”在提高中国社会的管理效率,推进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数字中国”已经不仅仅是经济概念,还渗透到社会快速发展的各个环节。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政府微信公共平台、微博、手机应用等新闻平台的顾客规模达到2亿3900万人,占整体读者人数的32.7%。 另外,中国正在积极实施网络扶贫活动计划,目前全国有3万多个贫困村实现了宽带展望和升级改造。 这些数字表明,在“以人为本”的指导下,数字经济大大加快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
“中国进入了数字化产业的新时代,在今后几十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数字化快速发展的领导者。 》关于中国的数字化,美国《财富》杂志这样写道。
中国计算机大会将聚焦数字经济 在3日召开的中国计算机大会筹备情况发布会上,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说,要走对路、选好题,做出数字经济时代的自主革新和引领突破。 -07-03 19:23:29
竞逐数字经济——中国经济激活新动能 新闻技术浪潮下,我国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经历着“数字蝶变”。统计表明,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有机构预测,到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32万亿元。 -06-26 15:28:06
贵州提出到2020年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30%以上 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建成全省政府一体化政务数据中心体系,基本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一些事项基本实现一站式办理,“零跑腿”政务服务一些事项达到50%以上。 -06-23 11:27:58
标题:“中国人的数字生活”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4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