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89字,读完约6分钟
深圳市整体3天内,没有新的新冠确诊肺炎病例。
“考了好几年,第一次发现0是满分! ”。
市民们的心情终于放松了一点!
从1月2日开始发布了全院感控制通知
后来,深圳和广东省发现了第一个确诊病例。
这50多天了
香港深圳医院疫情控制小组的成员们
脚步从来没有闲过。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隔离”:终于不辱使命!
1月以来,在临床工线繁忙的抗疫战斗中,阳晋医师和刘洁玲护士长经常出现在高频率的院感训练和协调会议上。
早在1月2日,医院感小组全院就发布了《加强不明原因肺炎和院感预防管理的通知》。 1月10日,医院在深圳和全省首次确诊病例。 疫情发生以来,临床微生物和感染控制科井然有序,冷静应对。
1月5日,两名去武汉发烧的老人到医院就诊时,就诊的呼吸内科医生很快引起了警惕,院感小组提出了更坚决的患者隔离措施。 1月10日,2名确诊患者转移到三甲医院后,出于警察的考虑,院感组通知其他家属返回医院检查,然后确诊了其他5名患者。
1月22日,香港大深圳医院开展抗疫训练,由袁国勇院士担任顾问,医院正式成立专家小组和实务小组。 阳晋医生担任专家小组的领导。
“大多数情况下,医务人员对这种“看不见”病毒产生自然的恐慌,对疾病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但如果实现科学防护,病毒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可怕。 ”阳晋老师说。
年9月住进医院,阳晋医生是香港大深圳医院的年轻“元老”。 有10余年感染性疾病诊治经验,在这里,香港大萧名微生物专家袁国勇院士领导的临床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使他感受到了与内地完全不同的管理理念。
“从内地传来的方法通常分为微生物室、感染科、院感科,但从微生物的角度出发,与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感染控制相结合,对临床诊断和院感控制有很大帮助,这是香港和欧洲比较科学的方法。 ”他说。
在袁国勇院士的指导下,临床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过去几年多诊治国内乃至世界罕见的感染性疾病,年入选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项目。
在这次抗疫战斗中,临床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刘洁玲护士长几乎一刻也没能停止。 但是,不管情况多么紧急,她平静的态度、温厚而清朗的语气总是明朗的。
除了组织院感训练和院内巡逻外,刘洁玲护士长还亲自拍摄暖心小视频,指导市民朋友正确佩戴口罩、进行手卫生的方法,小组还制定了专业流畅的防护服装穿着指导,对医院各部门的院感防御进行了详细的控制
当很多媒体询问医院为什么能找到第一个确诊病例时,刘洁玲护士长说:“防患于未然是医院感的自然责任! 我们这一行对传染病有自然的谨慎! ”。
“在疫情对策中,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隔离’,不要羞辱使命。 ”。
这样“准备不充分,严格”的专家很严格,最初的确诊病例是在香港深圳医院发现的,并不意外。
褥疮防止片成为脸的“标准”:急救诊疗科的日常茶饭事
“别着急,别着急! ”。 用急诊科高级护士长周静电话安慰同事。 但是,“急”是急诊科最近的常态。 就像急救护士长周静一样,人不亚于其名,工作雷霆,井然有序。
中午,周静可以在一天忙碌的工作中喘口气,她摘下脸上的口罩,脸上贴上两个明显的痕迹,鼻梁上贴上了肤色的胶带。
她拿出手机,给我看了发烧门诊同事脸上的凹陷。 “我总是戴n95口罩,起了水泡。 》n95、防护服、防护面板等是急救、发热门诊等构成一线科的核心要素。 褥疮防止片已经成为急救、发热门诊的几乎所有面部的“标准”。
年1月1日,急诊科新任主管刘飞龙顾问医师正式就职,这一年超过60年,与袁国勇院士同窗,在香港联合医院工作的急诊科专家,刚“出港”,不久就遭遇“疫情突发”,他也驻扎在医院 根据他丰富的急救管理经验,急诊科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中,处理及时、合适,在发热门诊有序地治疗患者。
对他来说,“移居”深圳除了应对繁重的急救和发热门诊工作外,最开心的时候还是打羽毛球,适当的运动来维持能量!
“既是团队也是家人”:不经历风雨就看彩虹
作为医院门诊综合管理协调中心,李维佳护士长所在的门诊综合运营管理事务所每天应对门诊服务的各种协调事务。
2003年,她还在另一家医疗机构的重症监护室工作,对临床护理工作“举重若轻”。 有丰富应对经验的她对这次疫情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医院的繁忙工作给门诊办公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疫情发生以来,医院发表了三次门诊公告,充分保障市民秩序就诊。
“时隔17年,现在的医疗条件、物资配置大幅度提高。 我相信在全民抵抗“瘟疫”的态势下,我们一定能应对。 ”。
目前香港大深圳医院的一些注意病区已经启动,来自该各科和部门的大团队有效合作,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
虽然是暂时成立的团队,但在隔离病房里,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护士,都成为了“家人”。
李云云、邱燕、徐敬松、郑旭萍……是第一批报名防疫、第一批出港的护士。 护理部提出隔离病房的工作压力很大,护士必须每2~3周更换一次时,她们自己说:“我们是党员。 请让别人先换人。” 80后护士李春丽、90后护士刘亦平、80后护士计划博……等等,有很多令人难忘的名字。
她们的工作不仅是照顾患者,有时也是患者的“家人”。
十几岁的小患者俊俊(化名)是病房里唯一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 俊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快出生了,在这个特别的时期,家人的重担落在俊爸爸的肩头,爸爸乱跑,分身乏术。 俊俊来到隔离病房的当天下午,儿科队为俊送去了积木、彩泥、纸笔,为俊创造了愉快的环境,护理人员们对俊更加细心地度过了他的注意期。
病区里有很多动人的故事,请注意每天都陆续上演温暖的画面。 在不平凡的故事中,主角是身边的普通人,她们也是父母的孩子,在举这个国家战斗“瘟疫”的特别时刻,他们每天晚上在医院奋斗。
五十天
可能很短
在深圳“早、集、实”的抗疫作战中
随着好消息的传来
我们相信。
不经历风雨怎么看彩虹
我们共同努力吧
我期待深圳海湾明亮的春光!
标题:热门:从首例确诊到三天零增长!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经历了什么?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1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