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4字,读完约4分钟
编者按:新闻舆论工作是“寻求新生活、获得新生活、获得新生活”的事业。创新引擎能否被很好地利用,是对政治远见和智慧的考验。曾经,《人民日报》的老记者们用智慧创办了许多著名的专栏,深受读者欢迎。今天,人民日报海外版前副总编辑刘国昌被推给大家看这个著名专栏背后的故事。
“思想”是思想、方法和措施。办报离不开“理念”。如果有很多想法,你写的手稿会很好看,你推出的专栏会很出色,你办的报纸会越来越受欢迎。相反,它不是。
作者在《人民日报》工作了近40年,最深的感受是《人民日报》的领导、编辑和记者中有很多“理念大王”。这些人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有许多想法。正是这些人的“黄金点子”让报纸时不时地发光并吸引人们。
这里有一些我接触过的人和事
谈的望海楼散文
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谭擅长写国际评论文章和讽刺诗,在办报方面也有很多想法。1985年,在筹备《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过程中,与《人民日报》资深记者高奇等同志合作,以独特的方式设计了海外版。对于作者当时所在的第二版(采访演讲),把演讲和采访集中在一个版本上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谭作品照片(由提供)
《访谈》中有几个演讲栏目,如《望海楼随笔》、《自由谈》、《读史札记》、《杂思》等。谭说,《望海楼随笔》一栏的意思是“望海思亲”,旨在促进祖国统一。本专栏刊头的文字是篆书,正文是楷书,周围是花边,在版面上很显眼。从文体上讲,它结合了散文和散文的特点,包括叙事,讨论和抒情。自该专栏推出以来,一直受到好评。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栏目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袁的“有情”
袁在报纸上被称为“天才”。他不仅写得快,而且有许多头脑和想法。当他主持海外版时,他提出了许多好主意。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1986年底讨论栏目设计时,他说国内版有一个“老百姓的新鲜事”栏目,我们的海外版也应该开一个写老百姓的栏目。叫什么名字?
1979年1月,袁·(左)和蒋·在白宫南草坪会见了访美一事(由提供)
在他的话题上,每个人都讨论并说,让我们称之为“普通人做的一切”,而其他人则称之为“人们的生活”。但是,袁对很不满意。最后,他说:“我觉得它简单地叫做‘有情’,写有情的故事!”每个人听到后都欢呼起来。《全人生》出版后,以其独特的生活气息和生动的故事吸引了海内外读者,成为当时著名的专栏。
“一切生活”专栏深受读者喜爱
钱的《今天的谈话》
1980年初,评论部创办了“今日谈”专栏。谁命名了最初的专栏?钱坤新,时任解说司副司长。他说,“今天的谈话”,谈论今天的事务,具有新闻价值和时间敏感性。每个人都认为这很好,所以就这么定了,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钱正在修改手稿(由提供)
《人民日报》的高级评论员钱坤新温文尔雅,但内心却燃烧着一团“火”。他不仅和当时的评论部主任范荣康一起创办了“今日谈话”专栏,而且每天还撰写大量的社论和评论。当他写评论时,他心胸开阔,反应敏捷,经常给部里的年轻人提建议和修改手稿。
“今天的谈话”专栏受到读者的广泛赞扬
安子珍的系列报道
1991年,海外版出版了《中山工业规划与中国建设》和《亚欧大陆桥之旅》两大系列报告。这两个系列报道虽然与其他机构合作,但得到了当时主持海外版的副总编安子珍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为了使报告独具特色,他对报告的主题和采访路线提出了许多好的想法,并去了当时的铁道部与有关领导进行协调。这两个系列报道不仅具有海外味道,而且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特色突出。50多份报道相继见诸报端,好评如潮。
安子珍的近照(刘福明提供)
安子珍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记者,没有官职。他经常找编辑和记者坐在一起,讨论如何写文章。听了他的一些话后,这位年轻记者的头脑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他写的稿子很有特色。
以上都是作者的拙见,难免有错误。请改正。
标题:望海楼、众生相、今日谈…人民日报名栏目背后的故事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