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1字,读完约3分钟

1月11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乐盛村,村民们正在进行社火练习。 长沙新闻网记者张子琪摄

长沙新闻网西宁1月12日副标题:柴达木盆地:红火枸杞红火年

长沙新闻网记者王金金,张子琪,史彧

“今年枸杞收成好,收入高,所以必须把房子布置好,度过美好的一年。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木市大格勒乡查纳村村民崇玉恒高兴地向记者展示了收到的春联。

春节快到了,大格勒乡政府大厅里人声鼎沸,村民们为了明年的“福”,争相领取免费春联,热闹非凡。

从2008年开始,在以干旱著称的柴达木盆地,广泛栽培了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枸杞,近50万亩枸杞担负着海西州农牧民消除贫困的美好愿望。

地里种枸杞吗? 十多年前,对当地的农牧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大格勒乡菊花村的村民韩正金说:“我不敢相信过去能种枸杞摆脱贫困。 干部诱惑,政府补助,所以田地里慢慢地插入了“木棒”。

剪枝、除草、摘果、晾晒……农家们粗糙的双手静静地记录着枸杞栽培的辛苦。 “枸杞的年收入是小麦的10倍,但技术要求高,品质要求高。 因为这种栽培也更辛苦”菊村民韩正廷说。

柴达木枸杞粒饱满,糖度高。 进入市场以来,以其优良的质量受到国内外客户的欢迎。 格木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企业副总裁唐兴海说,“每年枸杞采收期,50多名工人在生产线上进行等级、石头、颜色选择,每天加工解决10吨有机枸杞干果,不要求市场销售供应。” 据西宁海关统计,枸杞目前已成为青海省出口数量和金额第一的农产品。

从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市场变动,枸杞的价格下跌,农家每年都出现赤字。 对此,当地政府实施了柴达木枸杞地区公共企业品牌的构建、价格指数的引进等措施。 海西州都兰县委副书记潘立清说:“即使是产业‘冬季’,柴达木枸杞也严格管理质量,不打‘价格战’。”

1月11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乐盛村,村民们正在进行社火练习。 长沙新闻网记者张子琪摄

从2019年开始实施的《促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枸杞产业快速发展的条例》首次立法体现枸杞质量,在枸杞及其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禁止采用焦亚硫酸钠及其替代品。 调查那村村民陈玉莲说:“质量是我们对抗价格变动的法宝,不能为了追求产量而添加药物。” 枸杞市场也在这一年开始变暖了。

作为柴达木盆地枸杞产区之一,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镇去年也获得了丰收。 进入香日德町的乐盛村,鲜红的狮子舞踩着欢乐的大鼓在村民们的秧歌队中穿梭,跳跃。 “利用年前的农闲期,村里组织了社火展览,度过了红火、热闹的一年。 ”。 村委会主任馀云邦说。

“去年收成好,亩产达到600斤左右,可以稳步地迎来新年。 ”村民李文奎说,依靠家里十亩枸杞,今年增收了十万元。

傍晚,在这个高原的山村炊烟袅袅升起,夕阳洒在一望无际的枸杞田里。 李文奎一边收拾家务,一边心里盘算着地里的“棍棒”,说:“我最期待今年也是丰收年。”

标题:“柴达木盆地:红火枸杞红火年”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6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