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6字,读完约2分钟

长沙新闻网天津7月20日电题:西周夙纹铜禁:从电解铜厂捡起拼起来的国宝

长沙新闻网记者周润健

这是电解铜工厂的一堆“废铜烂铁”,合起来是国宝。

天津博物馆里有被军阀盗掘、被日军掠夺、粉碎卖给电解铜工厂的青铜器珍品,被文物业者各捡到一件,专家“拼接”了三年后复原了。 那是西周夙纹铜禁,我国禁止出国的文物之一,名副其实的国宝。

西周夙纹铜禁(资料照片)。 长沙新闻网发(天津博物馆供图)

据天津博物馆馆长陈卓介绍,“禁”是西周前期的承尊器,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会宴会时卣、簋、尊等盛酒器的几个事件。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西周初期厉行过禁酒,“名为禁者,酒戒也”,“禁”的名称来源于禁酒,出于更有效地促使民众戒酒的想法,当时的统治者将放置酒具的器皿命名为“禁”。

“‘禁’形式的铜器非常罕见,极为珍贵,全国现在只出土了6件西周期的铜禁。 ”。 陈卓说。 该西周夙纹铜禁整体呈扁平的立体长方形,中空无底,禁面有三个微隆起的椭圆形口,像现在的“多眼煤气炉”。 铜禁表面生锈,“很难掩盖其风华”。

观众正在观赏国宝西周夙纹铜禁( 6月10日拍摄)。 长沙新闻网发(天津博物馆供图)

这种西周夙纹铜禁能传到现在真不容易,充满曲折。 1926年,当古董店学徒的陕西军阀党玉瑛,组织者在宝鸡斗鸡台上开了家沟进行大规模盗掘,挖出了很多珍贵的文物。 其中有这西周夙纹铜禁。 后来,这些文物落入西北军名将宋哲元手中。 宋哲元把这夙纹铜禁一直留在天津家。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侵略日军占领了天津英租界,没收了宋哲元的公馆,掠夺了包括这一禁止铜在内的许多财产。 之后,宋哲元的家人委托从日军手中赎回这种禁止铜和其他文物。 之后,由于各种各样的理由,这个铜禁止被碎片,卖给了当时的天津电解铜工厂,“性命攸关”。 幸运的是,文物商得知此事赶到工厂,从废铜堆中捡到了每一个人。

1972年5月,这些铜屑被送往北京,专家精心拼接修复,但3年后,这辆西周铜禁终于“起死回生”“重逢天日”。

标题:“西周夔纹铜禁:从电解铜厂捡回拼成的国宝”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