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9字,读完约3分钟

7月20日,在安庆市海口镇,王启干乘船行驶在西江。 长沙新闻网记者周牧摄

长沙新闻网合肥7月21日电题:连接“孤岛”——七旬渡河老人防洪纪实

长沙新闻网记者董雪,陈尚营

王启干支持船舵,用力握住柴油机储物柜急速旋转,响起“轰隆”的声音,船开始移动,载着40多名抗洪解放军官兵离开了培文村。 回头一看,培文村周围是洪水,就像“孤岛”。

7月20日,在安庆市海口镇,王启干乘船行驶在西江,运输了参加防洪对策的解放军官兵(无人机照片)。 长沙新闻网记者周牧摄

培文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海口镇。 王启干今年70岁,从1979年开始在这里摆渡。 那时,村庄被长江及其支流包围,渡船是连接村庄和外界的唯一通道。

后来,村子外面和路上,渡河的指控越来越少了。 可惜,到了年龄的王启干年正式停止了。

7月20日,在安庆市海口镇,王启干乘船行驶在西江,运输了参加防洪对策的解放军官兵(无人机照片)。 长沙新闻网记者周牧摄

7月10日晚,老人接到村干部的紧急电话——连日大雨使涨水的情况越来越紧张,去培文村的路快淹水了,村子里有2000多名村民。 眼前停水停电,停网,移动村民,运送物资,为防备洪水接送救援人员……有必要重新开船。

“只要船好,发动机没坏,我就没事! ”王启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彻夜检查船只调整渡船,望着停泊了三年的“老僧”,心里有点兴奋。

7月20日,在安庆市海口镇,王启干在开船前进行了安全检查。 长沙新闻网记者周牧摄

第二天,王启干的渡船早早停在渡口,等待村民转移。 儿子王为民和媳妇王君彦也来帮忙,他们一家三口从早上六点多忙到第二天早上两点多。

“船靠岸了! 观察安全! ”开船是人力的工作,是10多天的高强度渡船,儿子和媳妇都受不了身体。 更何况是上了年纪的王启干。 他们一家三口哑了嗓子,晒得黝黑。 王启干和儿子多次挥手启动发动机,累得胳膊疼,发动机的巨大声响使他们下船后很长时间都放松了。

7月20日,在安庆市海口镇,王启干向渡船添加了柴油。 长沙新闻网记者周牧摄

在村民眼里,王启干一家三口都有温暖的心。 王启干以前在渡河谋生,通常渡河要花2元,但他有义务接送村民,免费给老人和孩子做。 重启的前一天,王为民和王君彦夫妇还在帮助村子里地势低下的村民搬家,现在他们整天坐船,没有时间搬自己的家。

7月20日,在安庆市海口町,王启干的儿子王为民(左)和媳妇王君彦(右)帮助启动渡船。 长沙新闻网记者周牧摄

截止到20日,王启干渡船已经接送了大众1500多人,运输了培文村防汛所需的粮食、水、柴油等各种物资,都靠这艘船。

“解放军是来帮助我们的。 他们连日带着黑夜冒险,看着他们,我觉得我们的辛苦没什么大不了的。 ”。 渡船经常在晚上接送解放军官兵,王君彦站在船头看着这些年轻士兵,心痛。 “他们二十多岁,和我儿子同龄。 ”。

7月20日,在安庆市海口镇,王启干乘船行驶在西江,运输了参加防洪对策的解放军官兵(无人机照片)。 长沙新闻网记者周牧摄

“退水后,修路还需要时间。 可能还得再过一个月,或者更多。 ”船尾,国王为民驾驶渡轮,王启干斜靠在船旁边,累得睡着了。

标题:“连接“孤岛”——七旬摆渡老人的抗洪纪实”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