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1字,读完约2分钟
长沙新闻网郑州9月19日电(记者牛少杰何娟)的“花园口”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其地名很美,但近代史上没有花园,每次提到它,都有可能让人联想到越来越多的痛苦。
但是记者9月18日沿着黄河走过花园口的旅游胜地时,看到这里花木青翠,景观独特,游客在这里散步休闲,简直是黄河岸边的“大花园”。
去花园门口的路是沿着黄河的生态廊道,廊道的两侧有一棵大绿松,太阳从树顶洒下来时,路面上就会形成光带。 道路两侧计划了绿色的自行车通道,松树的绿色似乎投影在路面上。 美丽的景观吸引了许多骑行爱好者来观光,但许多人在路边的黑色压花前停下来。
这是黄河花园的嘴挖了堤坝挖了口,浮雕上人物衣服破烂,步履沉重,表情悲伤。 再现了人们遭受洪水袭击后的场景,也记录了沉重的历史。
花园口是黄河母亲身体的伤疤,据传历史上屡遭水灾,花园口历史上有花园,被洪水破坏。 明嘉靖年间,黄河岸许家堂村离开许赞,在这里建设花园,种植四季花木540亩,全年开花,不要感谢,洪水淹没了这个花园,留下渡口,取名为花园口。
花园口的名字来源于黄河洪水,而花园口旅游区的建设是以防洪为基础的。 景区于1989年开始依靠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全长3公里,占地12.85平方公里,毗邻水域面积约80平方公里。 很多景点都有失误,绿树繁茂,形成了人水和谐的生态文化景观带,近年来,年均国内外游客接待量达300万人。
花园口建设“大花园”,是人民治理黄以来七十多年黄河安澜的巨大成就。 “没有黄河的安澜,花园口旅游区就没有建设的基础。 ”。 郑州河务局局长艾广章表示,1946年以来,包括花园口在内的下游堤防工程经历了4次统一的高培厚和标准化堤防建设,战胜了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大洪水12次,基本建设了“上止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下游
“花园口”成为展示人民黄治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亲近母亲河的近郊旅游胜地。 沿着花园口景区的步道,黄河岸边的垂柳随风摇曳,滩涂湿地水草丰富,柜台远眺,大河滔滔向东流。
标题:“花园口终于“名副其实””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