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2字,读完约4分钟

什么是美好的生活? 也许在不同的世代、不同的人那里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美好的生活,在金灿灿的大厅吃饭、休息后,啜饮咖啡、眺望前方青山的绿水、品尝芬芳的草香空在恋人的心中,凝视着对方眼中颜色鲜艳的笑容。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家人来说,这样的幸福可能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但是,放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范围,这样的幸福观看起来有点狭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我们有必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新思考今天在中国美好生活的意义。

很明显,在谈论什么是美好生活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物质生活的丰富。 春秋时代,齐国关仲建议:“仓庶实知礼,衣食足知荣辱。” 这意味着实现物质富裕,美好的生活有可能。 当人们还在为衣食住行而困扰的时候,人们很少能说幸福。 关仲的战略是实现物质富裕,为齐国争取和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把物质水平的生存需求视为人类满足层次的最基础条件。 所以,不能单纯地使美好的生活等于物质生活的富裕,但是没有物质上的基本满足,就谈不上人民的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这无疑为创造和建设美好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但是,光靠物质丰富还不足以实现真正的美好生活。 正如商店学派哲人塞内卡所说,“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生活幸福的外部条件——物质财产,但不要付出成千万的爱。 因为你是财富的主人,不是财富的奴隶。 ”。 无论是古罗马哲人,还是中国先秦的圣贤,都不把物质满足视为幸福。 对于身体上的满足,对于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些古代的先贤更重视精神上的伟大和平静。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物质条件反而会成为阻碍他们精神良好生活的障碍。 犬儒学派是最极端的类型,当第欧根尼住在他的木桶里时,代表着对他们物质财产的最极端拒绝方法。 相反,他把精神想法看作是幸福的条件。 当然,我们今天不需要像第欧根尼那样在木桶里实现精神上的美好生活。 但是,对任何思想家来说,美好的生活都被视为精神升华,他们需要以智慧、勇敢、节制、谨慎等为美德,理解美德的观念生活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解。 同样,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周敦颐的“出泥不染,不是洗清涟和妖”成为中国医生们对高风亮节生活习惯的尊敬,颜回的“一顿饭、一瓢饮、陋巷”已经成为中国文人精神追求的典范。

当然,美好的生活不仅仅是最基础的身体和物欲的满足,不需要像颜回、周敦颜、塞内卡、第欧根尼那样,安贫乐道,满足抽象的精神追求。 我们必须理解的是,好的生活决不是某个人或某一群体人的好生活。 我们如果提出了美好生活的概念,就应该把它纳入更广阔的视野。 亚里士多德说,当人类天生就是政治动物时,我们要过上好的生活,首先应该有兼任世界的心,只有自己的物欲是卑微的,但只是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是理解美好生活的好方法 我们总是在一个共同体中,只有这个共同体才能互相平等和谐,达到普遍的正义,期待美好的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理解范文正公的“先天的担心和担心,后天的乐趣和乐趣”的心。 换句话说,真正美好的生活只能基于更公正平等的共同体,不能停留在金积玉的物质条件之上。 另外,也不是曲高和寡妇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 唯一能实现美好生活的只有从现实的历史背景出发,在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方面创造更公平、更和谐、兼具世界精神的共同体。 这个目标依然非常遥远,但这确实是值得追求的好生活。


打好脱贫攻坚战,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示戏曲快速发展成果,服务基层人民群众,推动戏曲艺术繁荣。演出当晚,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扶贫杂志社、安徽省扶贫办、宿州市委市政府等领导和来自全国的戏迷朋友共1200多人一同观看了演出。 -08-17 15:36:43
奋斗勾线自信施彩,描绘新时代美好生活新画卷 8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署名“宣言”的《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文案。经济快速发展、交通巨变、民生改善……《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让40年改革开放跃然可见,让更多的中华儿女绽开笑颜。 -08-10 18:55:04

标题:“什么是美好生活”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