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14字,读完约7分钟
哪个幼儿园是如何“消失的”
1949年以后,中国开始借鉴苏联的经验,大规模部署托儿所。 截至1954年,全国工厂矿公司、医院、学校等系统已经建成托儿所4003个,哺乳室2670个。
最近,“保育难问题”持续受到社会关注,接受福利性保育服务长大的一代,现在面临着保育机构远远不能满足诉讼,不得不面对以育儿为职场父母的巨大课题的不自然现实。
那么,幼儿园和幼儿园的区别是什么? 曾经遍布全国的托儿所是如何“消失的”?
幼儿园晚清招收三岁以上学龄前儿童
“托儿所”和“幼儿园”经常被认为是共同的概念。 其实两者区别很大。
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是由德国教育家、现代学前教育之祖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雷弗( 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bel )创立的。
1840年的一天,福禄贝尔看到莱茵河谷就在眼前展开,就像天然花园一样,“有。 有了。 学校的名字是幼儿园。 ”他喊道。 据说这是一个来自“幼儿园”名称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1805年,福禄贝尔在法兰克福的中学开始了教育生活。 1826年,他的代表作《人的教育》出版,得到了创新教育思想家的国际好评。
福禄贝尔将儿童的快速发展过程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生期三个阶段。 他指出“孩子的初期(即幼儿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并指出“人将来的生活,即使在他离开人世的时候,其起源也在孩子的初期”。 为了更系统地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他强烈提倡设立幼儿教育机构。
180年前( 1837年),55岁的福禄贝尔和同事在布兰根堡为年幼孩子打开了游戏和活动机构,找到了发展幼儿教育思想的完整教育方法和教育资料。 这个机构于1840年被命名为“幼儿园”。 也就是说,是我们现在熟悉的幼儿园雏形。
但是1851年8月7日,普鲁士政府以所谓的“政治和宗教行业的破坏倾向”为理由命令取缔幼儿园。 福禄贝尔震惊了,第二年怀恨在心地死了。 很遗憾,他没有看到他的学生和子孙在国际上继续宣传幼儿园,推进幼儿教育的进程。 我们也因此拥有更丰富的“童年记忆”。
幼儿园在晚清时传入中国,也被称为蒙养园、幼儿园等。 1916年,北洋政府颁布了“以保育从3岁到国民学校年龄的幼儿为目的”的法令。 之后,中国幼儿园机构经常按照这个规定招募3岁以上学龄前儿童,3岁以下婴幼儿进入托儿所。
参考苏联的模式
大规模配置托儿所
和幼儿园不同,有很多教育目的,托儿所的首要任务是帮助父母,特别是职业女性照顾孩子。 正如陶行知所所说,“女工、农妇、职业女性照顾不到员工,看到孩子就照顾不到员工……唯一的方法是多设工厂托儿所、农村托儿所、通常的托儿所。 ”。
苏联曾经是开托儿所最多的国家。 1935年,邹禄勇说:“我们听到‘托儿所’这个名称,可能觉得意思很简单,只是保育婴儿的地方。 但是,在苏联,“托儿所”这个机构与新社会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苏联女性参加建设的是女性劳动者近600万人,约占全体劳动者的三分之一。 专家也近四百五十万人:合计数千万人以上! ”。
苏联托儿所都属于国家机关。 据东北妇联编制的“谈苏联托儿所事业”介绍,“所有托儿所都在卫生机构的指导和检查下进行事业”。 “无论大小城市或区,要设立幼儿园,必须在卫生机关注册、审查合格后再开设”。 苏联还规定,新建成的工厂和工人住宅“包括托儿所的设置,必须确保儿童床数的地位”。
中国托儿所出现于1929年。 抗战期间,女性们说“被提升到战场,被拉入机构工厂”,国民政府为了分担孩子的育儿事业建设了很多托儿所。 当时有劳动托儿所、农村托儿所、职业女性托儿所、工厂托儿所。 具体费用,向社会募集,向个人征收,由工厂直接负担。 据统计,截至1949年10月,全国共有托儿所119个。
1949年以后,中国开始借鉴苏联的经验,大规模部署托儿所。 截至1954年,全国工厂矿公司、医院、学校等系统已经建成托儿所4003个,哺乳室2670个。 留给中华民国的私立幼儿园也陆续国有化。 比如北京的道胜、养正、育幼等私立托儿所,1958年也改成了机关托儿所。
托儿所的开设给女性和家庭带来了很多便利,也产生了一点问题。
中华全国总工会在1955年的报告中表示:“由于公司行政经常随意安排编辑,托儿所的创建通常比实际需要大。 像大同矿务局的托儿所一样,接纳了不到50名孩子,只有管理者配备了正副所长、指导员、管理者等。 青岛一家纺织厂的托儿所,人员配置太多,两个人看门。 ”。 “因为编制很大,所以人工费的支出也很多。 上班族的支出通常占经常费用的75 %到85 %,有的达到90 %以上。 ”。 同样的浪费现象在公立托儿所中普遍存在。
经济体制改革福利性托儿服务废除
1980年,中国颁布了《城市托儿所就业条例》(试行方案),定义为“托儿所为3岁前的儿童集体保育机构”,确定由地方行政部门指导。
据《人民日报》报道,当时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有各类托儿所、幼儿园98.8万多人,接收儿童3400多万人,入学率为28.2%。 这个时期,托儿所种类繁多,按部门管理。 工厂矿托儿所由工厂矿行政、工会组织、妇女组织共同领导的农村托儿所属于地方领导的街道托儿所属于街道办事处的市,区立托儿所属于卫生部门设立的机关学校托儿所属于本机关。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企改革等政策的推进,公司的附属托儿所陆续关闭,老农村、街道托儿所也不多了。
根据教育部2005年第二期《教育统计报告》,与2000年相比,在短短5年内,集体托儿机构减少了56668个地方,锐减了70%。 其中,托儿所的消失比重远远大于幼儿园。
说到上海,近年来上海幼儿园独立设置的托儿所逐渐停止,入园规模也在减少。 年独立设立托儿所的有35处,比去年减少了21处,托儿所数为5222人,比去年减少了3000多人。 在0~3岁4个年龄组的80万左右的婴幼儿总数中,能上托儿所的只有0.65%。
但是,事件的另一个方面是,随着“两婴政策”的出现,对托儿所的诉讼没有提高。
那么,在公立保育机构不足的情况下,民办托儿所能起到补充作用吗? 比如,公司能承担这部分的保育功能吗? 不幸的是,许多企业没有这样的能力。 公司有意愿也有能力,依然面临着资金、辩证、教师、安全、监督管理等各方面的课题。
公务福利性质的托儿所已经进入历史,但在新时代,托儿所问题依然在考验各方面的智慧。 (记者雷帐渊整理)
标题:【财讯】“幼托难题”引关注 当年哪些托儿所是如何“消失”的?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