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6字,读完约4分钟

在今年中国政府最重要的外交活动——20国集团杭州峰会上,“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成为峰会关注的两大主题。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的“包容性金融”和20国集团提出的“数字包容性金融”有什么区别?数字技术能解决包容性金融问题吗?普惠金融已经讨论了十年,为什么影响仍然“小”?

普惠金融十年 为何影响依然“小众”

包容性金融十年的影响仍然是“利基”

2005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包容性金融体系”的概念。然而,现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巴西等国小额贷款的出现。借助熟人之间的信任,实现了团体贷款模式,团体成员有连带还款责任。尽管这种模式已经帮助了近1000万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小额信贷之父、格莱珉银行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它的影响力仍然“很小”。在过去的40年里,格莱珉银行已经贷出了165亿美元,这只是一个中型商业银行的规模。尤努斯教授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孟加拉国的成功经验传播到世界各地,但成功的案例很少,中国22年来几乎所有的实验都以失败告终。此外,格莱珉模式不可能真正具有包容性,借款人承担的利息超过18%。

普惠金融十年 为何影响依然“小众”

荣360创始人叶大庆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格莱珉模式是基于传统的信贷技术,不能解决单一交易成本高的问题,难以在商业上持续。

数字普惠金融的肯迪亚模型

叶大庆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救济,服务对象不仅仅是穷人,而是应该满足每个人的金融需求,只有商业成功才能持续。自2007年以来,数字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为普惠金融带来了突破性发展。

普惠金融十年 为何影响依然“小众”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非洲的肯尼亚。在金融服务落后的肯尼亚,2007年之前,38%的肯尼亚人从未使用过任何金融服务。2007年3月,肯尼亚移动运营商safaricom推出了移动银行服务“m-pesa”,该服务支持通过电话收费进行收款和还款,并帮助城市农民工将钱汇回他们的农村老家。在汇款成本高、atm严重不足的肯尼亚,“m-pesa”手机银行迅速风靡全国,目前已覆盖了大部分手机用户。Safaricom去年宣布,将与肯尼亚最大的银行kcb联手,推出一项高达500万肯尼亚先令的无担保贷款业务。

普惠金融十年 为何影响依然“小众”

最缺乏的是大数据信用和风险控制

叶大庆在接受《投资快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多次强调,“在中国,有10亿人没有完整的信用记录,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成年人能够向金融机构借钱。信用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传统金融没有机会为普通人(603883,buy)建立信用,但大数据风险控制和包容性金融的结合有望解决没有信用记录的基层群体的困境,并降低风险控制成本。”

普惠金融十年 为何影响依然“小众”

目前,随着人们日常行为的网络化,收集和分析大数据的环境已经成熟并将越来越完善。一方面,大数据弥补了传统信用信息的空白,使没有信用信息记录的人拥有信用信息;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用于交叉验证,以降低借款人的欺诈风险。目前,首批八家个人征信机构已完成央行受理,市场上各类数据机构较多。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专属数据源,这是不可替代的。然而,如果只使用一个数据,它将是有偏见的。如果我们能够打通各种数据源,为信贷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必然会导致传统风险控制成本高、时效性低、覆盖面小的问题。自2015年以来,移动金融的智能平台“融360”建立了天界风险管控体系,不仅开放了平台五年来积累的上亿信用数据,还与40家机构达成合作,整合信用数据、信用数据、互联网行为数据和社会数据,为机构提供一站式、低成本的大数据风险管控服务,共同构筑普惠金融发展的畅通“高速公路”。

普惠金融十年 为何影响依然“小众”

“虽然中国普惠金融行业起步较晚,但在技术和金融创新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和活力的地区,已经率先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的模式和经验已经出口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印度有印度版的支付宝。荣360基于大数据和风险控制的个性化推荐模型也为印度同行所借鉴。我相信,中国未来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有更多的经验,值得与世界分享。”叶大庆说起了对未来的预测。

标题:普惠金融十年 为何影响依然“小众”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1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