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69字,读完约8分钟
它不仅能抓住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还能享受更低的生活成本。目前,越来越多一线城市的专业人士选择住在双城,成为在大城市工作、在小城市生活的“钟摆族”。
双城生活正在兴起
每天,我们都能在上海虹桥高速火车站看到被称为“钟摆族”的人。早上,他们从居住地如昆山、嘉善或苏州乘高铁到上海虹桥火车站,然后换乘地铁2号线和10号线到达公司,下班后再乘高铁从虹桥返回。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场所被安排在两个地方,平日他们每天都在这两个地方之间穿梭。还有另一种人,他们把家安在离上海更远的城市,比如宁波、无锡等。“钟摆”的频率不如前者频繁。相反,他们在一周内往返于家和公司之间,通常在公司附近租房,每个周末回家一次。大多数人使用高速铁路,而其他人采取自动驾驶的形式。
这两组人选择的生活被称为“双城生活”。顾名思义,它指的是居住在中心城市周围的卫星城市,使用高速列车和地铁轻轨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在你居住和工作的城市之间来回穿梭。
双城居住在海外是很常见的。例如,有过日本经历的赵先生告诉记者,他当时在东京上学,在另一个城市工作,住在中间的一个小城市,每天往返于三个城市之间。然而,依靠非常发达的城际铁路,往返非常方便,日本人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此外,在美国、德国等国家,上班族每天穿梭于两个城市之间是很常见的,甚至会发生跨州工作,比如美国的纽约和新泽西之间。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双城。根据一项小型调查的结果,2010年嘉善南站高铁开通之初,每天到达车站的人数约为1000人,但如今,6年后,平均到达车站的人数已飙升至5000人,其中近10%是上海虹桥站和嘉善站之间的“通勤者”。
记者还发现,双城生活在一线城市和周边卫星城市之间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北京和廊坊、燕郊、上海和嘉善、昆山和苏州、广州和佛山、深圳和东莞都有这样的人。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一线城市不断上涨的房价令人望而生畏,但工作场所的巨大发展机会让人们想留下来,所以两个城市的生活成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随着中国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空房”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使人们能够跳出在单个城市买房的桎梏,寻找城市之间的机会,从而使两个城市的生活可以由梦想变为可能。
收入、房价和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钟摆族”选择在两个城市居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以上海为例,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6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和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数据,上海白领的月工资为8962元。对于一个白领家庭来说,21.5万元的年收入似乎相当高,但离300万元的购房门槛还很远。即使你不吃不喝,也要花近5年的时间才能攒下100万元的首付款。从这个角度来看,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已经成为一些白领家庭无法克服的障碍。另一方面,邻近的一线城市,如江苏省昆山市,基本上可以用50万元的首付款买一套面积约8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这对上述白领家庭来说难度要小得多。
此外,一线城市的职业发展空间很大,这也是大多数“钟摆族”喜欢住在双城的主要原因。就工资而言,一线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根据《2016年夏季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上海白领平均月收入达到8962元,而无锡白领平均月收入仅为6095元,相差近三分之一。与周边城市相比,一线城市有很多就业机会,空空间增加。即使他们做同样的工作,收入水平也比邻近城市高,因为业务量大。还有很多工作机会只能在一线城市找到,比如高端服务业等等。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它缩短了空城市之间的距离,使人们选择住在交通保障可靠的双城。旅行花了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乘高铁只花了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此外,高铁运输条件稳定,不受天气因素影响,因此出现了半小时和一小时交通圈的概念,并出现了城市化效应。
记者还注意到,铁道部也在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推出通勤高铁,以满足“钟摆”上班族的需求。例如,上海铁路局为了方便上班族,在浙江新开了两条通勤高铁线路,即诸暨至杭州和湖州至杭州。从杭州到诸暨的路程有90公里,开车要花近两个小时,但高铁全程只需26分钟,二等座位票价只有30.5元。
城市群发展的总趋势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家启动了城市群规划,形成了一个超级城市领导几个卫星城市共同发展。然而,超级城市的人口规模不可能无限增长,因此有必要依靠邻近的卫星城市来吸收分流的人口,为超级城市“减轻负担”。
未来,中国将形成“3+8”城市发展格局,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巨型城市群,外加八大城市群。今年6月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发布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国第一个超级城市群正式确定。另外,未来将会有两个超级城市群相继被正式确认,即京津冀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随着八大城市群的确定,中国的城市格局将在全国15%左右的空形成,聚集60% ~ 65%的人口,并在未来贡献85% ~ 90%的gdp。
可以预见,城市群格局形成后,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将不可避免地加快。就行政区划而言,它们属于十几个大小城市,但从经济意义上说,它们只属于一个紧密相连的大都市地区。从国际经验来看,当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将会形成一个更强大、更有影响力的城市经济圈,中国也不例外。完善发达的交通网络是保持大城市活力、支持“都市圈”发展的前提。高速铁路网的不断完善为大都市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线城市的人口已经得到控制,那么如何解决人口涌入的问题呢?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庄绍勤提出了通过城市群来解决大城市人口膨胀问题的思路。以上海为例,未来上海将依托周边网络城市的发展,加强区域间的流动性,形成同城大都市圈、一体化城市圈和复合居住圈,突出开放、协调、区域一体化的“きだよ0/房”结构。其中,大都市区的通勤时间控制在1.5小时以内,市区的生活半径为0.5小时。同一个城市圈的其他城市将吸收和转移超级城市的人口。
此外,中国其他一线城市已经决定了未来人口控制的规模。根据四个一线城市的规划,到2020年,北京和深圳的常住人口目标分别限制在2300万、2500万、1550万和1480万。与2015年发布的官方常住人口数据相比,北京市和深圳市未来五年的人口净增长分别为129.5万、85万、199.9万和342.1万。在四个一线城市的有限增量下,未来北部、广州和深圳周边的卫星城市将吸收更多的新人口。
认真管理双城生活
生活在两个城市不同于工作和生活在一个城市,有一些独特的风险。对于那些习惯于住在一个城市的人来说,住在两个城市是一个需要认真面对的新课题。
我们认为,首先,我们应该妥善处理好工作、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对于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和工作的人来说,只要他们的居住地和工作地点之间的距离不是太远,这些都不是问题,例如,他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和学习。然而,如果你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和生活,这些将成为问题,并且在下班后收费和下班回家之间可能会有冲突,这使得两者都不可能。然而,为了将来在工作场所有更好的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很好地解决。
其次,医疗和教育也需要提前考虑。不可否认,要真正实现大都市地区优质资源的均衡共享,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例如,由于邻近卫星城市的辐射强度不足,许多人很难享受一线城市特有的高质量教育和医疗资源。那么,生活在周边的卫星城市,如何解决孩子将来上学的问题需要提前规划,以免到时候走投无路。
当然,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应该考虑改善居住条件,将来改成住在同一个城市。毕竟,在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在自我发展、工资福利、儿童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都要优于周边的卫星城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与此同时,还应努力提高他们的金融技能,并通过多种渠道创造收入,以便他们今后在改善生活条件时能够回到一线城市。
标题:大城工作 小城生活之“钟摆族”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1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