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77字,读完约12分钟
谁偷走了欧洲梦?一些无法摆脱经济低迷的欧洲人将矛头指向全球化及其受益者。
当地时间5月12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通过了一项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非立法决议。尽管这项决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在这一姿态背后,是全球化浪潮下“幻灭的欧洲”的缩影。
早在2003年,400名中国工人来到德国多特蒙德。他们花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拆除了兖州煤业集团在鲁尔区收购的一家焦化厂,并将其运回中国,而建设周期也如德国人预期的那样缩短了一半。
作为当地人,导演乌尔里克·弗兰克和她的丈夫迈克尔·勒肯被这些中国工人在德国土地上的所作所为所吸引,他们在没有预算的情况下独立制作了一部纪录片。
电影结束后,这对德国夫妇突然意识到:这不是一部关于全球化的纪录片吗?他们给这部电影起了一个恰当而具有煽动性的名字——“输家和赢家”。正如两位导演所说,这些德国人经历了“幻灭”的过程。资本总是追逐廉价劳动力的地方。中国受到青睐,但德国这个老工业区的许多工人都失业了。
在影片的结尾,它说:2006年,焦化厂在兖州煤矿安装并投入生产,很快在中国其他地方也建了两个类似的焦化厂;煤炭价格已经从每吨50美元上涨到500美元,德国已经开始重新考虑是否还需要煤炭炼焦工业。
这部纪录片获得了许多奖项,生动地反映了全球化浪潮下欧洲低收入中产阶级的困境。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中产阶级不禁要问自己,在面临可能的失业风险或抱怨收入停滞的同时,他们能否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中勤劳、低成本、大量的工人展开激烈竞争。我们能适应全球化的趋势并做出真正的改变吗?
全球化当然是一件好事
近年来,关于西方中产阶级正在衰落的争论层出不穷,而与此同时,正在不可阻挡地崛起的亚洲中产阶级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正是“全球化”将亚洲中产阶级的收入增长与西方富裕国家中产阶级的收入停滞联系在一起:跨国公司将生产外包给低收入经济体,大量工作岗位在西方国家流失,工资增长乏力,低技能工人失业。
全球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是指作为一个整体的全球有机经济,它是由超越国界的国际经济活动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让、服务提供、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而形成的。
发达国家往往在资本和技术上有很大优势。通过资本和技术的出口和转让,这些国家可以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利用发展中国家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获取巨大的利润。
德国一直是最富裕的工业化国家之一,是全球化的最大赢家之一。根据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Bertelsmann FoundatiOn)2014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从1990年到2011年,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一体化的趋势平均每年给德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带来1000亿欧元,为该国经济增长贡献了20%。这意味着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化使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2万亿欧元,相当于每人每年1240欧元。
过去20年,德国工业在全球竞争中表现出色。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2015年1月向德国工业联合会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从绝对值来看,德国工业的总增加值自1995年以来增长了45%,达到5.61万亿欧元;与德国相比,英国的发展并不令人满意,仅增长了9%;德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法国仅实现了3%的增长;与此同时,深受经济衰退困扰的日本工业在过去20年甚至出现了倒退,增长率为负7%。难怪德国工业联合会(Federation of German Industries)主席格里洛(ulrich grillo)信心十足地表示:“尽管许多新的经济中心正在崛起,但德国仍将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德国经济研究所调查的42个国家由于全球化实现了经济增长,其人均收入也有所增加。
赢家和输家
全球化也许成功地创造了财富,但它并没有丰富欧洲的中产阶级。
可以说,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世界金字塔顶端1%的富人。在过去的20年里,这个群体的实际收入增长了60%以上。
其次,90%的全球化赢家来自“崛起的亚洲”——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新兴经济体的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这些国家约有4亿“新中产阶级”。在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下,这群人的收入和消费都有了很大的增长。
根据世界银行的粗略估计,从1998年到2008年,新中产阶级的实际收入(经通胀调整后)增加了约80%。其中,中国约1.5亿人的实际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印度尼西亚4000万人的实际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印度3500万人的收入增加了50%以上;越南、菲律宾和泰国也有工人,他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然而,人均日收入为13~27国际美元(一种假设货币,在特定时间与美元具有相同的购买力,通常以1990年为基准年)的人,即西方富裕国家的“中低阶层”的收入已经停止。
以德国为例。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所谓的“德国经济奇迹”仍然是人们羡慕的对象,但事情的另一面并不那么迷人。
2003年,德国经历了经济衰退。失业率仍高达近11%,约有400万德国人失业。他们中的许多人发现很难再找到工作,尤其是那些50岁以上的人。在令人沮丧的大萧条时期,德国甚至被贴上了“欧洲病人”的标签。
在德国学习和工作了十多年的梅绮(化名)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德国的养老金并不太大,所以老年人很穷,很多人都是老年人。”人们一退休就变穷了。”
“德国人不愿意生孩子,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我几天前刚刚在新闻中说,到2030年,一半的退休人员将不得不依靠政府救济生活。”梅绮表示,德国政府决定从2012年1月起逐步将退休年龄推迟至67岁。
当记者问及德国的年收入有多少可以算是中产阶级时,梅绮想了想说道:“平均年薪超过2.5万欧元,可以算是‘中低收入阶层’。”
这些所谓的“低中产阶级”是全球化浪潮中“受伤最深”的人:他们要么失业,要么为了谋生不得不接受更低的工资。
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更高的工资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失业。德勤4月发布的“2016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显示,尽管德国制造业竞争力排名世界第三,但其劳动力成本却位居世界前列,平均每人每小时40.5美元;相比之下,美国为38美元,日本为24美元,韩国为20.7美元,中国和印度分别为3.3美元和1.7美元——很明显,企业在就业方面会做出什么选择。
“全球化让德国企业受益匪浅,但总体上并没有让德国经济受益。”著名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创始人和名誉主席罗兰·罗兰·伯杰指出。
邻国法国的情况惊人地相似。
从好的方面来看,法国的开放政策使一些法国企业成为其行业的全球领导者,并吸引了更多的外国投资。此外,由于其卓越的基础设施和位于欧洲中心的优越地理位置,法国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法国数百万个工作岗位流向了东欧和中欧的一些国家,以及中国。
对于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中产阶级来说,这一切或许可以用两个简单的句子来概括:企业的利润从来没有这么高,但他们的工资从来没有这么低。
根本原因是全球化创造的财富分配极不均衡。除了住房,大部分财富都集中在金字塔顶端10%的人手中,而可支配收入增长的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于股票和股息等非工资收入的增加。换句话说,在全球化的推动下,欧洲国家和企业的收入增加了,但普通人并没有从中受益多少。大企业及其股东赚了很多钱,而靠工资生活的工人和失业者却在受苦。
反全球化趋势与右翼的崛起
如前所述,自由贸易和资本流动确实可能带来各种宏观经济利益,但它们可能对真正的个人造成巨大伤害。发达经济体的工人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他们的不满,他们开始通过政治活动、政府和媒体代表积极表达他们的担忧,并敦促采取补救措施。
一股“反全球化思潮”正在欧洲悄然兴起。
事实上,“反全球化”并不新鲜。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曾经无忧无虑地说过:是否有太多的黄金流向东方以满足女性对美的热爱?换句话说,2000年前,世界上出现了对全球化的批评。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上个月访问德国时,发生了一起反全球化事件。奥巴马和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呼吁就《跨大西洋(600558,Buy)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进行磋商,希望建立一个拥有8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覆盖全球40%的经济产出和50%的贸易活动。
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瘦小的。数千名长期不满的欧洲人走上街头抗议ttip。民调机构yougov委托贝塔斯曼基金会(Bertelsmann Foundation)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德国人和美国人对ttip的支持度大幅下降:只有17%的德国人认为ttip是件好事,美国为18%;2014年,德国的支持率仍为55%,而美国为53%。
法国和德国的一些资深政治家也对该协议表示保留。当然,英国将在6月份就英国退出欧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法德两国将在明年举行大选,这是有政治原因的。更深层的原因是: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真的给欧洲的中低阶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吗?
在一些欧洲国家,这甚至已经成为政治家的口号和手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化变得不受欢迎。早在2012年法国总统选举时,“去全球化”就经常出现在新闻标题中。
上月24日,奥地利极右翼政党出人意料地在第一轮总统选举中赢得全面胜利,这无疑是民粹主义的一个信号。在明年的法国大选中,同样是极右翼的法国国民阵线领导人黎冲将挑战现任总统、社会党领袖奥朗德。在德国,面对极右翼的德国新选择党(afd),由默克尔领导的中右翼联盟正逐渐失去支持。这些政治趋势背后的原因发人深省。
曾经热情推动全球化的西方大国曾将这一战略视为扩大国家财富和影响力的一种手段。不幸的是,它们未能有效和适当地应对伴随全球化而来的不可避免的经济影响。例如,20年来,人们的实际收入一直停滞不前。伴随全球化而来的另一个致命影响是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
民粹主义者借此机会警告不满的西方中产阶级,过去30年的经济趋势只是来自亚洲的廉价劳动力和来自富裕国家的工人之间的第一波直接竞争,更大的趋势将来自亚洲和非洲。西方中产阶级的收入停滞可能会持续50年,或者下降更长时间。
误判全球化。
全球化只有为所有人创造机会和利益,才能持久。
欧洲正面临一系列短期内可能无法有效解决的严重问题:就业流向海外,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养老金制度变得难以承受。政府在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时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挑战。
全球化的起点当然是好的。然而,那些主张全球市场自由化的人也应该承认,欧盟的一体化和全球化在欧洲产生了许多“失败者”。这两个计划的初衷是让每个人都过得更好,没有人会过得更差。
事实上,自由贸易不会直接牺牲就业。出现“失败者”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均。全球化已经成为欧洲相当多的人批评的对象,因为它比导致经济停滞、对退休和医疗保健的需求增加以及其他需要根除以解决问题的根深蒂固的原因的具体政策更容易成为指责的对象。
同样,全球化不是根本原因。政府必须更坦诚地说出人们心中不安全感的来源:欧洲需要削减福利和税收,提高劳动力流动性,以吸引年轻工人。提倡保护主义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是更加努力地理解眼前的长期利益。这需要富裕国家大规模的政策再分配。
全球化给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欧洲不能也不应该回避这个问题。也许欧洲领导人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确保全球化的成果能够更公平地分享,同时不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它不仅会损害经济增长,还会导致社会凝聚力的崩溃,其政治影响是深远的。
标题:欧洲中产“梦想幻灭”避谈根源 怪中国工人廉价勤劳?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