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24字,读完约7分钟

2月18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院长王伟接受采访王毓国摄 / 本刊

◇“腾空办一家医院很难。 把综合医院变成临时传染病医院更难。 ”。

◇“不同学科、不同医院的专家同舟共济,他们有不同的口音,但目标一致竭尽全力,把一条生命从死亡边缘拉回”

截至4月15日24时,湖北省新冠肺炎患者在医院治疗146例,其中重症、危重患者38例。

两个多月前,湖北重症、危重患者病例数超过万人,而且大部分在武汉。 但是,据统计,1月武汉市能接受重症患者的床位只有1000张左右。

床不求,一次成了许多花园永远的疼痛。

从1月25日开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同济医院)自行将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全部改造成定点医院,提供床位2000多张,接受重症患者。 武汉同济医院这成为重症救治的重要阵地。

为什么要自主改造医院? 瘟疫一开始遇到那些困难吗? 针对这些问题,《展望》信息周刊采访了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武汉同济医院院长王伟。

“腾空一个医院很困难”

“展望”:从发热门诊建设到医院改造,到重症集中治疗,武汉同济医院是如何做出这一系列决定的?

王伟:同济医院的院训是格物贫困理,同舟共济,有“国家同舟,与人民同济”的理念。 我们是国家队,应该负责拯救人民群众,遇到瘟疫一定要冲到第一线。

我们去年12月末开始根据国家的要求准备专业的发热门诊。 随着疫情的迅速发展,在各个节点上,我们采取新的措施。

实际上,每年年末发烧的患者在增加,所以调查了前三年的难治性肺炎,每年都不少。 但是,这次新冠引起的肺炎是新的疾病,保密,传染性强,发病时也很重,所以去年12月末发现这样的患者比以前多。 患者增多,发热门诊面积小,患者心情不好,医务人员压力也大。 所以我们在第一步改造了儿科急救。 两三天后,又不够了,取出整个内科楼,下面三楼作为发热门诊,上面作为病房。

为了改装,当时医院的院感教授、肺科教授、呼吸科教授们一起看了现场,马上提出了方案。 当时已经是近年来我们开车去农村接工人工作了。 此后,发热门诊面积从110平方米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 现在来看看。 这是有意义的。

重症监护需要好的战场。 中法新城院区、光谷院区两个院区各有近1000张床,我们对其进行改造后,收治了重症患者。

创建腾空家医院很困难,更难把综合性医院变成临时传染病医院。 另外,预防传染病没有医院改造的标准,我们必须承担很大的责任。 48小时内改造专科病房也不容易,必须施加很大的压力。 但是,我们还是积极承担了这个责任。

从恐慌到坚定,义无反顾

展望:在这场遇难战中,医务人员很辛苦,医院是怎么保护他们的?

王伟:这次武汉是主战场,我院是主战场。 疫情第一次发生时,医务人员确实有点恐慌。 我们设立临时党支部,由党员干部带头前进。 我们医务人员的精神状况、心理状况比较好。

同济医院所有医院不仅很早就开始对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进行三级防护,而且更定期地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状况调查,派遣专家立即为大家进行心理指导,缓解了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 我们核酸检测了病毒空调、门把手和电梯按钮。 这是为了让大家负责,放心。

我们还进行了涵盖5000多名医护人员的心理测试。 15%左右有心理问题,我们集中疏远他们,我也经常鼓励他们。 家人感染的医务人员压力大,经常发生抑郁症和不安。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安抚他们的家人,消除担心,每天给医务人员家送菜,让他们感到同济的温暖。

《展望》:在这次疫情对策的过程中,你印象深刻的感动瞬间有那些吗?

王伟:我最大的体验是中国这场瘟疫是世界奇迹。 整个过程集中全国力量,使人力物力财力迅速集中在必要的地方,产生良好的效果。 全国一局,这很重要。

医务人员救命救伤的精神非常感人。 许多医务人员抛弃小房子照顾大家,从恐慌中巩固起来,不顾正义,在战斗中不断调整自己。 我们还收到很多海外的捐款。 从整体上看,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逐渐完善。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攻防中,不同学科、不同医院的专家同舟共济,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但目标一致,竭尽全力,把一个人的生命从死亡边缘拉回来,很辛苦,很感动。

我想尽快恢复家园,让医院恢复正常状态,更有效地救治越来越多的患者。 这是我最期待的事

主业救人 副业主播

“展望”:全国医疗队声援武汉后,35支医疗队来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与光谷院区并肩作战。 协同过程怎么样? 你积累了那些经验?

王伟:到2月中旬,国家派出35支队伍支援我们两个院区。 为了集中力量,大家建立了统一的标准、统一的程序,专家小组制定了管理程序的标准,建立了一系列的会议机制、死亡病例的讨论机制等。 这比较有效,经过一周的磨合,死亡率大幅下降,采用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急救疗效非常显着。 而且,这35支队伍中,没有一名医务人员感染。

在此期间,同济医院和支持各湖北医疗队的领导共同建立了大医疗所,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专家共识,制定了临时医疗手册,确立了统一诊疗标准,为抢救危重患者不断总结、探索、探索

《展望》:在全球疫情蔓延的今天,武汉同济医院与海外同行,在与网民共享新冠防治肺炎疫情的中国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那些事业吗?

王伟:本职救人,副业播音员,这是同济医院疫情对策医生海外直播团最近的生活状态。

在过去一周内,50多名来自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中医科等20多个不同学科的抗疫医生“播音员”通过自愿接力完成了14次直播,复盖了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

同济主播的话题广泛,个人如何防护,如何在家隔离,如何缓解焦虑和恐慌,如何保护儿童健康,保护孕产妇防护和急症应对等热点,基于不同国家疫情的优势,学科的

除科普外,同济医院专家积极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同行进行多学科国际连接,分享新冠治疗肺炎的重症救治经验,传播了中国的处理方案。 (本集团专题采访记者:周甲禄馀国庆节杨志刚徐海波侯文坤王斯班李思远马原蔡晓江潘志伟方亚东)

信息链接:

警报就是这样响的——对话《疫情报告的第一人》张继先

对话战斗最早响起的地方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决战火神山又战雷神山——对话中做三局前会长陈华元

从icu中拯救患者——对话重症急救专家钟鸣

“ct结果让他们先接受住院”——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进行对话

“感染的急诊科女护士”——与武汉市民海棠的对话

护卫之舟——对话方舱医院民警张敬畏

标题:“集中全院救重症 ——对话武汉同济医院院长王伟”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