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1字,读完约2分钟

陕西林业局日前宣布,榆林沙化土地管理率达到93.24%。 这意味着唐朝时代已经存在的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漠将完全消失。

在蒙语中“毛乌素”的意思是“不长草的地方”。 但是唐朝以前,这里是水草丰富美丽的地方,后来被人类长期无节制的开发破坏了。 穷则通,通则久。 怀着“宁肯治沙使之疲劳,欺负风沙使之不死”的强烈信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当地人在这里大力建设防风林带。 一个甲子以来,毛乌素沙漠出现了全国沙漠地区最多的植树英雄。 牧民宝日勒岱率领乌审招人多次种树治沙,举起了“牧区大寨”的旗帜。 补浪河女子治沙连14任连长率领380多名女儿去接班植树,覆盖了800多座沙丘……这些普通人因尺寸之功而受益于千秋。

从塞罕坝到毛乌素,平原上茂密的树林,从沙漠上创造绿地的奇迹在中国陆续上演。 据统计,截至2005年,全国累计沙化土地超过1400万公顷,面积超过安徽省整体。 事实表明,生态退化的过程是可逆的,除非人背负自然,自然不会等人。 根据现在的管理速度,“十三五”计划“提案”提出的“能管理年全国50%以上的沙化土地”的目标可以如期实现。 但这意味着全国另一半的“地球癌症”等待消灭,呼吁我们继承坚韧的治沙精神,努力工作,长期工作。

一个值得观察的信号是,当“沙进人退”历史上逆转为“人进沙退”时,人沙关系也从斗争的对抗转向和谐共存。 在当地政府和大众的共同探索下,毛乌素治沙不是一味投入的“打钱工程”,不仅是自觉的“无尽支付”,还迅速发展沙、林、电、藻一体化的循环产业链,大棚蔬菜、大棚养殖、大棚 从“禁止生命区域”到“堵住粮食仓库”,毛乌素沙漠的例子是“两山论”的另一个生动的说明。 我们相信将越来越多的能源投入到环境保护中,集中几滴努力,维持14亿国民的福利,构筑国家的未来。 (鲍南)

标题:“千年毛乌素沙漠消失的启示”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