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821字,读完约15分钟
追寻红山文化足迹,探析中华文明
“中华祖神”陶人(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青汉旗兴隆沟遗址)。 照片由回答者提供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青汉旗的兴隆沟遗迹。 照片由回答者提供
红山文化玉猪龙(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青汉旗河西遗迹)。 照片由回答者提供
去年夏天以来,随着良渚文化遗址被选为世界遗产,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话题再次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同样申报了世界遗产,同样是中华史前文明的红山文化,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红山文化诞生的辽西地区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追求地。
在长城的北边,有一个比我们更古老的家乡
1929年春天,在河南省安阳泽水岸的田野上,穿着粗布裤子的当地农民们在戴着遮阳帽、脖子上围着围巾的中国学者的指挥下,考古发掘殷墟遗迹。
主办这次发掘的中国学者被称为李济,1926年通过参加山西省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迹的发掘成为发掘考古遗迹的第一位中国学者,被称为中国的“考古学之父”。
李济主办的这次安阳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转折点,确立了商文明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整个东亚地区都有文案记载的第一个文明。
通过对安阳殷墟等考古发掘资料的研究,李济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起源不限于商代,起源地应该在中国北方、蒙古及西伯利亚一带,“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脚,去长城北侧寻找中国古代史资料 那里有我们更老的老家。 ”。
文明起源研究是世界性的课题。 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海外学界多认为始于商代末期,以殷墟遗迹为标志。 经过包括李济在内的中国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国田野考古的发现和研究已经证明中华文明的形成早于商代,距今5000多年前形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和民族考古研究室主任丛德新研究员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应该从探索先商文化开始。 那么,先商文化的来源是哪里? 丛德新从安阳往北,到辽西地区寻找先商文化的范围,感受到遗留的厚度、堆积的厚度,认为那里会为我们提供非常重要的证据。
位于长城北侧的辽西地区太旧了,在这里举目远眺,可以看到废墟城。 在这片土地上,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中华民族保存下前人们近几万年活下来的活动文件。
位于老哈河下游的兴隆洼遗迹是辽西地区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迹,以“兴隆洼文化”的命名地而闻名。 进入这个前人的村庄,就会被有序、布置好的村庄结构所压倒!
环村的战壕足以防止敌人的袭击和野兽的入侵,有序的住宅区就像现代人村镇的计划。 村子中央的大家可以容纳100人的集会议事。 没有一定程度的集约耕作、采集、渔业,很难维持这种大规模村落的生存和繁殖。
夹着厚厚沙子的褐色陶、研磨解决的石器、美丽的骨器和人类的头像,标志着这里的前人们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的大门。 而且,我不知道那个很棒的玉耳环挂在哪个古代美人的鬓边。 这个村庄是氏族社会向部落转变的重要转折点,社会最初的大分工几乎完成。
从兴盛洼文化到赵宝沟文化,辽西先人在陶器上的绘画让抽象画大师们吃惊。 飞舞的神鹿,漫游太极的神鸟,多维构图,流畅精致的笔法,不认为是约7000年前的艺术杰作。
进入红山文化时代,辽西地区的先人们终于把新石器时代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猪、鹿、蛇汇聚一体的原始龙形图腾成为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人文精神。 庙、坛、冢为一体的建筑结构,构筑了皇权社会最早的原始人文秩序。
红山人崇拜生殖,崇拜女神,崇拜红色和黑色的农业耕作中留下无数美丽的彩陶。 第一批开山铸造铜先河、勾云形玉器、马蹄形玉筒、三联孔玉壁、胎儿状玉龙……相继被考古发现,身心心悸的文明新闻被传递给人们——约5000年前的辽西地区,诞生了神秘而高度繁荣的古国。
大甸子遗址是辽西地区近4000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城所在地,面积7万平方米。 城内有住宅区和宫殿遗迹,墙外有战壕,围着战壕北侧外成为墓葬区。
从1974年到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这里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清除了804座墓葬,出土了1200件漂亮的陶器、玉器、漆器、骨器、铜器、金器等。 其中包括中国最早的金属贝币。 遗迹内还发现了中国建筑史上最早的纵向错缝城墙垒施工方法……
一切都表明,夏家店文明从红山文化的古国时代进入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方国时代,为中华国家的“原生形态”发挥着规则的基础作用。
中国古代文化的“直根系”
20世纪初,日本人类学家、考古学家鸟居龙藏观察到了位于辽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的褐色群山。
从1922年到1924年,法国自然科学博士桑志华多次访问赤峰,发现了20多个新石器时代遗迹。
1930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辗转到达赤峰,收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片。
1955年,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尹达在他写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中,首次将赤峰和周边地区发现的诸遗迹称为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近百年来,特别是随着辽西地区东山口、牛河梁等一次发现震惊世界,红山文化覆盖的辽西地区成为中华民族更古老的老家追求地。
1986年7月25日,《光明日报》率先刊登了新闻: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找到了新线索,辽西发现了5000年前祭坛、女性神殿、积石冢群的地址。 考古学界估计,这一重大发现不仅将中华古代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而且将中华民族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先后主办了东山口、牛河梁等红山文化重要遗迹的考古发掘工作,“距今已有30多年,以牛河梁规模较大的祭坛、庙、冢遗迹群为中心的红山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实证,取得了共识。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说红山文化是中华古文化的“直根系”。 ”。
“直根系”是新中国考古学的创始人,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在1980年代红山文化考古的新发现曝光时确定了提出的概念。 “直根系”是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迅速发展史上的源头地位。 它不仅具有初级文明诞生的基本要素,而且在中华文化的迅速发展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苏秉琦认为,中华文明具有超过一百万年的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开始,应该拥有两千年中华的同一实体。 人类文明是在不同的时候空聚集了很多源头的长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表示:“红山文化形成于红山文化晚期的晚些时候,从现在到5300年到5000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结构中重要的一元。 红山文化时代已经出现了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天地崇拜、祖先崇拜、龙图腾崇拜。 "。
随着红山文化田野的考古调查、发掘材料的积累和深入研究,现在红山文化晚期以牛河梁的大型埋葬和祭祀遗迹和兴盛沟、那斯台、哈民忙哈等不同规模的村落为代表,红山文化所在的辽西地区已经进入了一次文明社会 这意味着红山文明正式形成,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原地区古代文明相互影响,融合迅速发展。
红山文化是经过1500余年,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迅速发展的高级阶段,其第一标志是三个:一是以建筑、玉雕、陶塑像为代表的高水平技术能力的出现。 二是建立等级制度,玉礼制体系,特权阶层的出现,独尊一人式王权的确立。 三是公共信仰和祭祀礼仪体系成熟,在祖先崇拜、天地崇拜、龙图腾崇拜中最有代表性。
内蒙古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院院长孙永刚教授认为,红山文化揭示的社会管理体系是神权和王权的统一,以种植粟为中心的成熟旱作农业体系和发达的渔猎经济一直流传至今,促进了红山文化的诞生和迅速发展 红山文明核心分布区所在的内蒙古青汉旗是中国古代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一般来说,文明的起源有复制、金属和城市三个标志,这是西方的标准。 著名历史学家张光直不这么认为,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与西方不同的优势。 西方是用技术和贸易改造自然的“破裂性文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是用人和神的信息表现达到人和自然和谐的“连续性文明”。
刘国祥说,西方的这个标准在世界上没有普遍意义。 比如玛雅文明、十八王朝以前的埃及文明中没有出现城市,南美印加文明没有复印件。 因此,不同地区文明化的过程和特征不同,评价标准不能人为统一。 没有中断的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支柱之一。
刘国祥认为红山文化有巨大的物质层面成果,但应该重视精神层面成果,这是我们评价红山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核心标准。 红山文化时代的天地崇拜、祖先崇拜、龙图腾崇拜观念发展迅速,同时有相应的物质文化遗留,这是进入文明社会门槛的重要标志。
“红山文化的精神理念离我们很近,你会注意到五千年的文明不远。 我们现代人和祖先心灵相通,流传至今。 中华五文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来的。 从现在开始到5300年到5000年,红山文化进入文明社会,可以断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来源之一。 ”。 刘国祥说。
一个中国史,一半的玉文化
“猿相揖别,几块石头磨破了”。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交往最多的还是石头。 在许多石头中,人们选择玉石,追求玉器是当今人们比黄金、汽车、豪宅更神秘疯狂的时代。
中国着名文物艺术品鉴赏力玉文化学家岳峰说,“学术界理论界有‘中国史,玉文化的一半’的概念。 中国玉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过程中不间断的文化载体。 ”。
根据考古学上的说明,中国的玉文化始于8000多年前的辽西兴隆洼文化时期,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石加工,今天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 在没有金属器的时代,前人们已经把挖掘、刻、磨、切断技术用于火的纯蓝。 “他山之石应攻玉”的认识,自古以来就广泛用于玉器的加工。
刘国祥说:“红山文化晚期,玉器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玉雕技术突飞猛进,雕刻和采用形成了迄今为止已知的中国最早的玉礼制形态,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玉龙的出现是红山文化前人共同崇拜龙图腾的玉礼制形态的重要证据,红山文化玉龙的造型分为c形龙、玉猪龙、鸟形龙三种,玉猪龙直接影响商周期蜷体玉龙的造型,是中华龙的本源。
红山文化时期最重要的玉猪龙发现必须数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玉猪龙。 村民张凤祥在1971年修理梯田时发现的这只玉猪龙,最初并不被重视,直到1984年约5000年前被确认是红山人精心制作的,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
这只玉龙呈钩曲形,高26厘米,整体打磨,墨绿美丽,姿态盘曲跃起,脖子上长鬣狗,尾端尖翘起,气势凌空,其形状简直是“c”型,甲骨文象形的“龙”
郭大顺说,红山文化玉器的龙的形状已经定型,玉雕龙和商代玉龙不相容。 “红山文化玉器大多具有抽象化和规范化的优势。 与之相关,红山文化的特殊埋葬习惯,其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是唯玉埋葬。 ”。
学者王国维把“礼”字的首型解释为“玉事神”。 红山文化“唯玉为葬”的习俗和祭祀遗存的规范化和崇拜仪式的制度化,礼是自史前时代以来最典型的证据。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新全表示,出生于辽西的红山文化玉器有优势,对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这种语境传承有开山作用。 特别是c形玉龙造型,至今。
刘国祥认为,中华民族爱玉和用玉从以前就有8000多年的历史,是从中华以前传来的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 在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迅速发展阶段,玉器是贯穿天地、信息表现祖灵和神灵、表现礼仪的核心物质载体,秦汉以后到明清,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玉器具有延续文明血脉、聚集民族共识等重要功能
影响世界的中华农耕文明
辽西地区赤峰市青汉旗史前博物馆展出了碳化谷物约8000年前的粟(谷子,脱壳后称为谷子)和读取(脱壳后称为黄米)的小米粒大小的黑色粒子。
青旗是考古界公认的中国北方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具有数万年辉煌的历史文化,但这些文化离不开当地的老产业陆作农业。
现在的考古资料和研究结果表明,青汉地区是中国古代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地。 2002―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职工对青汉旗兴隆沟遗址进行了3次科学考古发掘,采用浮选法,得到了人工栽培的碳化粟读数籽粒。
根据加拿大多伦多大学c14的测定,这些碳化粟比距今约8000年前在中欧发现的谷物早了2700年左右。 将定居村落的出现与成熟的挖掘土、谷物加工工具的制作和采用相结合,证实了距今8000年左右兴盛洼文化时期的旱作农业系统的形成。
每年秋天过后,浅耕后的青汉旗地里,模糊地看到了错误落下的灰圈,考古学家们说,这就是古代先人居住的住宅区。 专家们通过对住宅区出土的前人遗骨进行c13和n15骨骼鉴定,证明了谷物放在前人的餐桌上。
刀片、石锹、石耒、石斧、石刀、石纺轮、磨盘、磨棒、陶罐、骨针、蚌器……与旱作农业密切相关的大量生产工具,青汉旗旱作农业在小河西文化时期萌芽,迅速发展到兴盛洼文化时期,闪耀于红山文化时期,好几万年
刘国祥认为青汉旗旱作农业的迅速发展和成熟促进了文明社会的诞生。 由于食物资源有稳定的保障,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分工加剧,生产力水平显着提高,等级制度确立,以玉为载体的礼制体系的形成,天地崇拜、祖先崇拜、龙图腾崇拜等观念被广泛认可,之后的赵宝沟文
大量出土文物表明,敖汉旗也是横跨欧亚大陆进行农业的发源地。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副教授刘慧益说,在农业全球化过程中,东西农业之间有明显的相互交流考古学证据。 从现在开始到大约5000年到4000年前,欧亚大陆发生了影响非常广泛的农业人口和农业技术的巨大交流。 原产于西亚的大麦、小麦、原产于中国的粟分别传给对方。
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产于西南亚、中国、印度、非洲的农作物系统最终相连,史前农业全球化基本完成。 随着历史上农业全球化的发展,包括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欧洲东南部在内的几个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混合了很多。
丛德新研究员认为,以种植粟为主的8000年辽西农耕文化是从东向西最早流传的东方文化要素,是中国文化影响世界的重要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类快速发展的物质贡献。
经过8000年风雨和时代的变迁,粟和读取这一古老的物种不仅没有消失在青汉大地上,而且永远活着,世代相传。 至今,青汉旗仍保存着粟后代的耕作,保存着畜耕人锄以前流传下来的耕作方法。
年9月15日,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2号”发射成功。 随着“天宫2号”一起去太空,还有一个特殊的“乘客”。 那是谷子的种子,它来自青汉旗。
年9月5日,青汉旗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评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和对人类文明迅速发展的重要贡献,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记者丁铭,王靖)
标题:“长城外边也是故乡”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