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5字,读完约1分钟

长沙新闻网天津5月23日电(记者周润健)的人翻开日历,发现5月22日是农历4月的最后一天,转天,即5月23日没有迎来农历5月,是“闰4月”。 这是什么意思?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也解释说,阳历中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次回归年,常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天。 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农历是基于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12个月是354天或355天,比太阳历年轻11天。

为了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古人使用了设置“闰月”的方法。 现行农历的“置闰”做法是“十九年七闰”,每两年至三年需要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称为“闰月”。

“置闰”的规则基于二十四节气。 农历的12个中气分别作为12个月的标志,每个月都有一定的中气。 一个月只有节气,没有中暑的情况下,这个月被称为上个月的“闰月”。

年5月20日,农历4月28日为中气“小满”,时隔1个月,6月21日农历5月初为下一个中气“夏至”,其中1个月( 5月23日至6月20日)只有1个节气“芒种”定为“闰月” 四月之后继续,所以称为闰四月。

据赵之也介绍,受“闰四月”的影响,自此庚子鼠年内的农历节日,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阳历上的对应日比去年晚了18天。

标题:““闰四月”来了”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