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98字,读完约6分钟

新地批发市场全面恢复

民菜市场二期开放,主营猪羊肉。 果蔬供应恢复了80%

昨天,新地的蔬菜批发商正在堆码货物。

昨天,在新地的民间市场,附近的居民正在购买商品。

昨天,一辆载着蔬菜的卡车进入了新地市场。 新版摄影/新京报记者吴江

昨天( 6日),新发地市场铁路以北地区正式营业,这标志着继市场铁路以南地区8月15日重市之后,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重市。 据新京报记者实地访问,全面恢复市后的新发地市场只开展批发类交易活动,形成了以蔬菜水果为主、以其他农产品为辅助的供给结构。 目前,主市场铁路南区销售18种蔬菜、16种水果,铁路北区销售蔬菜品种40多种。 市场果蔬供应量已经恢复到历史80%的供应水平,预计在中秋节、国庆节双节前恢复到历史正常供应水平。

探访一

市场各地区定期全面杀戮

昨天8点58分,在新地市场佳农门外,载着白菜的“初车”进入市场,标志着新地批发市场全面复苏。

在人行横道上,穿着红色背心的卖方出示会员代码,接受红外体温检查后,有序地进入市场。 站在旁边的电子大屏幕实时滚动显示当天的批发价、入场车辆和人员新闻。

经过疫情的考验,新地市场进入常态化预防管理的新阶段,丰台区疾病管理中心在市场内部建立了公共卫生哨点,新地市场监督管理处也成立了。

新地市场安全监督管理组副领导赵建军介绍说,人员每次进入场内都要接受测温,采用第三方检查机构上传,定期吸引检查市场环境、物品、包装材料、公共用品核酸,全面杀死各区域。

全面重市后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必须启用智能管理系统,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入场车辆和人员都要提前登记准备。

进入场内,交易区完全改变了。 记者说水果市场和蔬菜市场分别使用红色和蓝色遮阳伞表示区别,由员工引导,入场车辆划定停车场。

为了便于管理和交易,全面修复市后,市场上的“四类人”分别代表不同颜色的马甲,红色代表批发商,黄色代表采购商,蓝色代表市场员工,绿色代表渡车司机。

提前登记,提前准备,扫码入场,交易区选择,市场摆渡车发货运到购买区,采购商装车退场……对于重新上市后的新交易流程,“大小椒大王”王福娟已经适应了,“市场 ”。

二探访

供应量激增,蔬菜价格下降

“今天复市的区域是主市场原来的蔬菜经营区,占地约640亩,现在主要销售玉米、豆角类、花生、白菜等40多个蔬菜品种。 ”。 昨天,新地批发市场常务副社长顾兆学介绍说,全面恢复市后,新地市场形成了按经营项目重新划分区域、以蔬菜水果为主、以其他农产品为辅助的供给结构。

保证市场供应品种类齐全,新发地市场对分布于全国农产品主产区的300多万亩标准化栽培基地加强建设,提高农产品供应的控制率。

顾兆学表示,自8月15日主市场铁路南区重市以来,每天都有新品种从新发地所有的栽培基地运往北京新发地市场,市场成交量逐渐增加。

全面复市第一天,市场南北两地区共计进入2118辆车辆、水果蔬菜2.9万吨,供应量比9月5日( 2.3万吨)增加6000吨,恢复到过去80%的供应水平。 顾兆学表示,目前市场上市品种齐全,货源充足,预计在中秋节、国庆节双节到来之前,将恢复历史正常供应水平。

由于市场投入量急剧增加,商品价格下降,再加上商户响应“多少钱去”的平价发货提案,在全面恢复市场的第一天,蔬菜加权平均价格比前一天下降了9.51%,市场的一揽子交易结构开始出现。

探访3

民菜市场二期开放主营猪牛羊肉

位于佳农门旁边的新地便民菜市场一二期对外营业,客户多为周边社区居民,入场购物都要测温扫描代码进行登记。

全面重新市场化后,新地市场实施“认可零分离”,不再向个人顾客开放。 保障周边居民的日常供给,在市场外新建民间料理市场。

私人菜市场一期7月28日开业,现在有22个摊位,主要经营蔬菜、水果、粮食和主食。 二期于8月28日对外营业,设有16个摊位,主要收容猪、牛、羊肉、白条鸡等,“基本生活所需的大分类齐全,能够充分满足周边社区居民的日常供给”。 顾兆说。

顾兆学说,在便民菜市场经营的肉类都直接供应给制造商,入场前检查单、票齐全,可以保证食品安全。 另外,平民料理市场不向商户收取租金,每月只收取一定的公共卫生和照明等费用,因此抑制了商品的销售价格,零售价格不能根据新地批发价格超过10%。

经营猪肉制品的商户雷强说开业后每天的销售额在1万元以上,和以前没有太大差别,说“卖得这么好,完全超出了预想”。

开业以来,便民菜市场每天的客流量为1700-1800人,销售额达到了25万-30万元。

购物篮的直达车和社区的民间店也为周边居民增加了购物路线。 新发地市场原来的164台蔬菜篮子直通,负责全市300余地区的供应,已经恢复了近50%,剩余部分逐渐恢复。 原来的77家小吃店也全部恢复营业了。

■说话

新地商户:管理和交易更有序地卖出去也不担心

“与其说这里是家,不如说这里是根”在新地经营了20多年的“西红柿大王”赵志刚的东北口音不太纯正。 他在这里经营了20多年,和从南到北的批发商打交道变多了,谈话也变成了“南调北调”。

这次疫情是赵志刚20多年来第一次和新发地“暂时分手”,山西有一千亩扶贫基地,赵志刚必须寻找销路。 “扶贫基地与普通采购不同,贫困家庭种植的西红柿必须想办法销售。”

新地闭市期间,赵志刚刚去了河北、内蒙古的“跑”路线,一直在新地临时开放的周转区多次销售,每天两台西红柿的销售任务才“扛”下来。

全面恢复市后,赵志刚终于从自己到处跑的“小贩”变成了“坐商”,管理和交易更有秩序,销量也不用担心。 为了这次全面修复,赵志刚准备了4台西红柿,其中一台已经买了空,其他3台也已经失踪了。 记者姜慧梓

标题:“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复市”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