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1字,读完约3分钟
要授予这个优秀的硕士毕业生博士学位,需要根据硕士学位的论文水平而不是研究生院发表的sci论文来制作。
“3年发16篇sci,这个硕士建议授予博士学位”,9月6日多个网站发表的以此为主题的报道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这篇报道的介绍词是“应届毕业生被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最近这样的消息使国内学术界的眼球重新投入到西部学术重镇西安交通大学。
但是,除了在导语和文中有“电气学院被劝其破例授予博士学位”以外,在整个报道中没有提到是谁提出的。 虽说是电气学院,但还不确定是其指导者、论文答辩委员会还是学院学位委员会的提案。 我也看不出该校学位委员会对这个建议有什么看法。 这是因为,这个提案并不明确是正式且纳入相关进程,还是媒体报道时提到的。
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脱离学术标准和规范的媒体的提案不仅引人注目,而且会误解学术评价标准。
在我国大学的学业实践中,硕士学生被认为毕业论文达到了答辩专家授予博士毕业水平,提出了授予博士学位的美谈,但似乎在硕士学习中发表论文不多,提出了破格授予博士学位的先例。 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和学位论文,不能混淆。
授予博士学位必须以学位论文为基础,不能在期刊上发表论文代替。 也就是说,向这个优秀的硕士毕业生破格授予博士学位时,必须根据该硕士学位的论文水平而不是sci论文来制作。 但是,根据媒体的报道,这个硕士被建议授予博士学位,因为首先发表了16篇sci论文。 这有问题。 期刊发表论文可以代替进行系统研究的学位论文吗?
近年来,中国的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一般对论文的发表有要求,成为学位论文答辩的先决条件,因此,不仅让舆论误解了平时发表论文比学位论文重要,而且让很多学生为此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事实上,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硕士研究生来说,首先是提高课程质量。 对博士研究生来说,首先是要严格学位论文的质量。 这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方法,不要求在读书中发表论文。
我理解很多网友会把硕士期间发表16篇sci论文的学生称为“大牛”,但这只是论文发表立场的“大牛”。 我国也有3年发表46篇论文的“高产大牛”。 对学生本人来说,这无可厚非,这也是他们努力学习、勤奋写作的结果。 但是,学校的教育管理和评价必须多次进行学术指导,不仅要重视学生论文的发表,还要重视论文的质量,特别是学位论文的质量。
我国现在推进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是一个重要的复印件取消读研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这是正确的改革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和舆论有必要确立新的论文观。
在一个学生阅读的时候发表论文是自主的选择,也可以作为审查、升学的一个指标,其科研精神也值得学习。 但是,学校不是论文发表论英雄,必须抓住培养的核心部分。 如果是破格的授予博士,他写的学位论文一定符合授予博士学位的要求。 不是发表了几篇sci论文。 □熊丙奇(教育学家)
标题:“3年发表16篇SCI论文,应届硕士真能破格成博士?”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