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0字,读完约3分钟

国家为尽快恢复生猪生产而提供的宽松政策不能成为地方随便占领永久基本农田的借口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报道,河南省南阳市和牧原集团推进“百场数千万”工程,今年计划在当地13个县建设84个养猪场,其中55个养猪场约占永久基本农地的1.5万亩。

去年以来,国内猪肉价格高涨,为了保证市场稳定,从源头增加猪养殖成为了各方的共识。 在此背景下,自然资源部继续颁布用地相关支持政策,首先于2019年9月发出通知,允许养猪采用普通耕地,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查手续。 接着,2019年末联合农业农村部发出了“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问题的通知”,在本文件中,“养殖设施几乎不能采用永久基本农地,与少量永久基本农地相关的确实不能避免的东西,允许采用,但必须补充。

这些政策的本意是为了为养猪业创造更方便的条件,但不能被理解为简单粗暴地大量占有永久基本农地,特别是关于永久基本农地的这种表现比较严格,特别是作为限定语的“少量”“确实难以避免”“补充” 用这个标准注意河南南阳的方法,明显不一致。 据报道,河南新野县建设的养猪场有3个,100%占永久基本农田,明显违背了“不可避免”的前提。 但是,这项工程能够推进的是当地出台的细分政策。

自然资源部发出相关通知后,河南省有关部门提出文件,大致规定养殖设施采用永久基本农田控制在项目用地总面积的30%以内。 这个通知看起来细分了两部委的政策,如果仔细推敲的话,很有可能把两部委的政策驳回空。 原来的政策有具体的对比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永久基本农地,但根据当地的这份文件,介于可操作的空之间:新野县的3个养猪场“大量”占有永久基本农地,但河南省整个养猪场的

很明显,这种方法没有正确理解和掌握两部委的政策精神,有对耕地造成长期破坏的风险。 国家为了尽快恢复生猪的生产,向领域提供的宽松政策环境不能成为地方随便占领永久基本田地的借口。 从短期来看,在猪肉价格高涨的行情中,占有永久基本田地似乎是经济行为,但放在更长的时间段来看,随着供给的增加,养猪业的利润必然会下降。 养猪业生产能力过剩后,哪些新的养猪场可以维持? 养猪业需要调整时,永久基本农地被破坏,难以恢复。

特别糟糕的是,当地在新建养猪场时,直接破坏了刚在地里抽穗的小麦。 这些养猪场必须建设还是“不可避免”这些永久基本农田? 从外部没有看到充分的调查论证。 现在,媒体报道后,当地立即成立了专题调查组,停止了牧原集团相关项目,明确了事实后,回答根据现在的政策解决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调查,可以纠正现行的一点方法。 而且,关于这些方法依据的地方文件是否符合相关部委的政策精神,也有必要由权威部门做出确定的说法。 否则,这种方法可能会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被模仿,在更大的范围内被破坏。

关于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国家早就三令五申,要强调“两个永远做不到”。 也就是说,已经明确的耕地红线永远无法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的永久基本农田决不能随便占有。 十九大报告也确定完成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划定事业。 永久的农田是高质量的耕地,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统筹推进相关事业时,一定要切实把握法律的底线和红线,为了短期的好处而忽视长期的粮食安全保障。 (敬一山)

标题:“依法守住耕地红线没有变通空间”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