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1字,读完约3分钟

长沙新闻网上海9月10日电(记者吴振东)“我总是想起曹操《短歌行》的《青子裙,悠闲的我的心。 但是,为了你,我会深思熟虑到现在”。 作为老教师,我总是感谢教师队伍的优秀人士、杰出人士,不断思念,无限崇拜。 ”。 92岁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于涵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对中青年教师这样说。

9月5日,包括在升旗仪式现场。 这天,教育思想研究中心的升旗仪式在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举行。 长沙新闻网记者刘颖摄

最近,包括教育思想在内的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了。 出席活动的于伊穿着白衣,鬓发不乱地站在讲台上,眼球依然清亮。

“特别是年轻教师要抓住时代机遇,全心投入教育事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坚定的学识,有爱心的“四有”好老师,创造我们新时代教育的光辉, 于涵说:“我教的规范是,理想在职场,信仰在行动中,必须有毅力、毅力、勇气前进! ”。

在职场实践理想,在行动中写信仰,在68年的教职生活中为这个誓言写生动的脚注。 开设将近2000节,培养三代特级教师,撰写数百万字,“教育文育人”“德智融合”等主张在全国有很大影响……“育人是一代教师表,教育改革是一面旗帜”。

1978年初,报告文学《哥特巴赫猜想》中,兴奋的于伊找到了学校的数学老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 我们唱《双弹簧》,你对学生说陈景润的科学贡献,我说陈景润献身于科学的精神”。

这是包含“教育文化育人”思想的表现。 据她说,语文不仅教孩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案,而且建设他们的精神家园。 20世纪90年代初,包含结合现实提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优势”,这一观点写入了全国语文课程的标准,推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迅速发展。

进入新世纪,包括语文学科提出“德智融合”,即充分发掘学科内育人的价值,将其与知识传递能力的培养相融合,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的主要途径、教室的主要阵地,加强教师的培养能力。

于伊告诉记者:“教师的工作应该是‘二重奏’,自己的人生不仅会演奏中国特色教育的交响曲,还会引导学生走上正确健康的人生道路。”

现在,90岁以上的于伊,依然以奋斗姿态站在教育改革和教师培养的最前线。 在新教师的训练中,她多次引用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首先心里有月亮,也就是理想的信念,真的害怕专业,尊重孩子,有学识,看穿“六便士”,看穿物质的诱惑。 "地面是便士,作为教师,你必须仰望月亮. "

在包括教育思想在内的研究中心设立活动式方面,再次强调教师的使命和负责。 “人要有点气象,我们的教育家要更气象。 自私,厚德舞台,感情要随波逐流,自己实践。 ”。

“每次听老师的话,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爱和忠诚。 她的一句话继续影响着我。 就是“当一辈子老师,当一辈子老师”。 我认为我从事的事业是毕生学习的伟大事业。 ”。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青年思政教师朱诗妤说。

包括德育实训基地在内的学生、上海市陆行中学北校语文教师倪炳谊说,老师的“理想在职场,信仰在行动中”这句话深深感动,必须把对教育事业的热情转化为增长才能的力量、克服困难的勇气。

个人的力量很小。 中国的教育事业还需要一千几百万“包括”式的好老师。

标题:““人民教育家”于漪寄语青年教师: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