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6字,读完约5分钟
长沙新闻网记者高敬
“汾河流水哗啦哗啦,阳春三月看杏花”这个广为人知的山西民谣,唱出了昔日汾河两岸的美丽风景。
但是,山西的“母亲河”暂时不堪重负,水量少,污染重。 近年来,在当地下的大力进行汾河流域的管理保护,汾河再现了水草丰富的美丽风景。
记者日前与中华环境保护世纪行年推进活动采访团一起去山西,访问了从汾河源到入黄口,汾河流水零散背后的故事。
"一股清水进入黄河. "
夕阳映照下的汾河水面波浪清朗,红船缓缓横穿太原市晋阳桥附近的水上运动中心。
汾河是山西第一大河、黄河第二大支流,是三晋儿童的“母亲河”。
“我们看到了《母亲河》的一些变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西广播电台首席主播李桂琴感慨地说。
作为出生长大的太原人,20世纪80年代,电视台想制作电视节目,拍摄“汾河流水涝散”的画面,但当时汾河太原水很细,也有没有水的地方,节目组开车去汾河水库
“经过这几年的治理,我没想到我们再次看到了汾河的美景。 ”。 李桂琴说
沧桑巨大变化的背后是山西省近年来持续出力,推进汾河流域管理保护,阻断城市污水处理管、雨污水分流,提高城市生活污水解决能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管理,开展生态湿地工程建设
万荣县庙前村。 持续700多公里的汾河水在这里悄悄地汇入黄河。
国考断面万荣县庙前村生态环境监测站内,8组在线监测设备监测汾河11项指标,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这里是汾河水质的镜子,折射汾河的管理状况。 ”。 运城市生态环境局万荣分局局长薛峰说,通过流域内6市45县的上下游协同力量,全力治疗污染,从2019年4月开始,这里的水质已经累计17个月退出劣化v类,努力实现一泓清水的持续南流。
防止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
今年5月,太原市汾东污水解决厂一期两步工程正式投入。 效果很快就有效,6月汾河流域太原段全面去除了劣化的v类水体。
“6月1日以后,不再向汾河直接排放污水。 》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局长张建伟说,这项工程是实现太原市建设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解决的重要工程。
从2019年12月开始建设到今年5月末运行,太原市只用了150天就建成了这天解决能力20万吨的污水解决工厂,比计划工期缩短了13个月。
迄今为止,基础设施借款使大量未解决的生活污水流入河流,成为影响汾河水质的重要原因。 污水处理管、雨污分流是处理这个问题的关键。
太原市加快管网工程建设,大幅度提高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解决能力,基本实现城市建设区污水全收集、全解决。 太原市城区生活污水解决能力明显提高,日污水解决能力增加了40万吨。 到目前为止,仅市区生活污水的解决能力就达到了125万吨。
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影响河流的水质。 位于汾河岸的灵石县,利用多种玩法,比较有效地解决农村生活污水。
除了全收集、全解决当地县生活污水外,还在人员密集乡镇建设了9个污水解决厂,在人口密集村建设了14人份的小污水解决站,在人口密度小的村庄建设了17个污水解决收集池,用8辆污水吸收车每天收集池塘的污水
通过健全完善的系统,目前灵石县从城市实现了乡村汾河干流和支流沿线所有污水的全收集、全解决。
富有生态,人民也没有错误
秋雨过后,在静乐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水草摇曳,水鸟翩翩起舞,野趣盎然。
这里位于汾河上游区,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形,山多沟深,水土流失严重。
湿地公园主任徐文玉说,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发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蓄水防洪、水质净化、气候调节等生态效益。
“今年的汾河水量比去年大很多,水质提高了。 不仅如此,现在湿地公园内的植物种类多达231种,鸟类数量也从51种增加到114种。 ”。 他说。
看到眼前这个生动的山水画卷,巡视公园的管理者李全脸开花了。 今年上半年,64岁的李全自主成为管理者,护理汾河岸2.5公里的湿地,每季度可获得2500元工资。
他对记者说,为了保护生态,家里十多亩山坡耕地已经退耕还林,种沙棘、杏、桃子等,“明年林子可以收获了! ”。
有湿地公园的静乐县是山西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离湿地不远的庆鲁沟,原来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山谷。 近年来,当地有机地融合了扶贫攻防和生态管理,努力使庆鲁沟远离青山绿色水源,成为生态富民健康养护的绿色走廊。
当地对6个村庄实施全村搬迁,推进光伏扶贫、退耕还林,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提高人居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曾经的土岭荒山,现在穿着绿色的衣服。
退耕还林、生态管理保护、光伏发电、向游客出售山特产……曾经的贫困家庭王俊瑞计算着房子的收入。 他以前说他和妻子吃“生态饭”,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想不到将来会过得更红。
标题:“又见汾河流水哗啦啦”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