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07字,读完约2分钟
长沙新闻网记者杨文
最近,记者在山东莒南县岭泉町淇岐河村采访时告诉村子说:“党支部领导合作社,把大家口袋里的‘毛利’变成了‘净利润’。”
当地村民比如“毛利润”就像一亩小麦,能挣1000元。 但是,除去化肥、农药、人工等价格,只剩下300元的“净利润”。 但是淇岐河村的村民不用种地就能赚钱。
2019年6月,淇岐河村推进党支部领的合作社,鼓励村民在土地经营权上入股。 村民除了每亩800元的保底收入外,还有合作社的利益红利。
“不花钱就能赚钱不是净利润吗? ’村民王修忠说,家里两亩土地入股合作社一年有近2000元的收入。
在“毛利”变成“净利润”的背景下,莒南县推进党支部领的合作社,从规模化服务开始,有助于乡村振兴的探索。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不仅村民致富,村集体也实现了增收。
2019年,莒南县由党支部主办,打破原来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推进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土地由当地供销公司创办的服务公司山东鲁给丰禾农业有限企业托管。 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肥料、农药,统一管理水利灌溉、病害防治、农机作业,统一销售农产品。
远离田地,不失土地,一起种田。 山东鲁供丰禾农业有限企业总经理孙开强说:“村民从繁忙的农活中解放出来,打工可以赚越来越多的钱。”
推进党支部领导建立合作社是不顺利的。 据当地村干部介绍,最初有村民对合作社的管理运营前景感到不安,但之后,莒南县提出了支援政策,由管理服务公司先行拨款,购买种子、化肥等。 收获销售后,按照“保底+红利+工资”的模式分配,给大家尝到了经济、甜头。
在离淇岐河村20公里的道口町赫马岭村,年摸索设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全村统一耕种1000多亩土地。 2019年,村子集体种植小麦红利34.7万元。 村民说:“不入股就赔偿了。 如果不懒惰,合作社随时有工作,赚钱。 ”。
村民的口头禅折射出理念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莒南县累计设立党支部领创合作社259家,入股农家25838户,入股土地2.4万亩。
现在淇岐河村也有没有加入合作社的人。 “根据原来土地的多少,我们专门划分一部分土地,让他们继续农业。 】淇岐河村党支部书记徐淑胜说,村民已经计划明年春天申请入股。
标题:“记者手记:支部带路 增收致富”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4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