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7字,读完约4分钟
苹果支付和三星支付的余热并没有消失,华为的支付再次受到冲击,试图夺回一座国内手机移动支付服务的城市。移动支付市场的升级反映了行业的一系列新变化。随着手机品牌的影响和银联的协调沟通,中国移动支付迎来新一轮加速发展的机遇。
变革1:媒体不断丰富
从将芯片嵌入手机,到嵌入SIM卡,直到放弃物理卡并直接在“云”端生成,移动支付所使用的媒介不断变化。但在媒体变化的背后,是移动支付所涉及的各方的变化。
自推出“闪存支付”以来,金融机构、手机制造商和通信运营商都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寻找机会。“参与者很多,而支付本身就是微利业务。很难得到大资本的支持,这就造成了“一个大家庭做不到,每个人的参与都不够”的尴尬局面”中国银联产品部副总经理姜海建说。
随着“云闪支付”的诞生,通信运营商不再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金融机构与手机制造商的合作更加紧密,产品推出速度加快。
变革二:银联沟通下各方协同增强
此前,虽然传统金融机构、通信运营商、国内手机等参与者一直在努力合作,但推出“闪付”产品难度很大,参与者也没有找到有效的路径。
“产品系统与规则和标准之间的差异阻碍了机构间一体化的形成。有许多操作节点,平台资源是分开的,个人开发有局限性。要在市场上形成势头是不可能的,扩大影响力也是困难的。”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论道。
2015年底,中国银联与近20家银行机构联合推出了“云端支付”,率先打破了这种被动局面。“云闪支付”依托市场份额较高的安卓手机系统,尤其是国内手机品牌,将金融机构、手机制造商等参与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变化3:请让“外国和尚”来刺激市场
用户思维的缺乏是传统金融机构发展移动支付的主要制约因素。过分强调安全性而忽视便利性,营销策略基础不足,使得“闪电支付”的推广远不如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线下“代码扫描”。
在《兵临城下》中,商业银行甚至邀请了“外国僧侣”。今年2月,苹果支付加入了“云闪存支付”阵营,紧随其后的是三星支付,凭借其国际品牌吸引力,“云闪存支付”掀起了巨大的市场浪潮。
在“鲶鱼效应”的推动下,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国内手机制造商也采取了积极行动。华为与银行一个接一个地合作,果断地加入了银联,加入了“云端支付”。“现在就等着小米付钱加入战斗吧。”手机行业人士认为,“这不再是中国银联与支付宝、微信之间的战争,而是手机制造商自身的战争。”
变革4:借助手机品牌打造支付品牌
专家认为,“云闪支付”与苹果、华为等国内外手机巨头的结盟,以及手机品牌的强势,将有助于打造中国的移动支付品牌,甚至对全球移动支付格局带来一定影响。
“特别是随着国外大品牌手机的抢滩布局,这将推动‘云闪支付’走出国门,打开国门。”姜海建介绍说,目前,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已有近20万个终端能够接受“云端支付”。
变革5:从资本安全到金融信息安全
众所周知,芯片卡的安全性高于磁条卡,这大大降低了磁条卡假卡的欺诈率。因此,中国正在大力推进银行卡“核心化”工作。“闪卡”等移动支付也依赖芯片卡,但现在“云”端的虚拟芯片出现了,摆脱物理芯片成为现实。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升级和转移,特别是苹果、三星等国外手机制造商的引入,对移动支付安全的关注已经提升到金融信息安全。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学院院长李建华表示,金融支付国际化趋势不可避免。“可能还有改进的余地,但这也是工业和工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
变革6:走自主研发之路
随着“云端支付”品牌的创立,中国移动支付行业正走上自主研发之路。业内人士认为,让苹果(Apple)和三星(Samsung)等国际知名品牌认可并采用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标准,将有助于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标准和系统的国际化。
然而,基于“云闪支付”的移动支付自主性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国拥有700多万个具备非接触支付能力的POS受理终端,但为了快速推开“云闪支付”,仍需改善软硬件条件和使用环境。
此外,支持近场支付的手机数量仍然有限,而且仅限于大品牌的高端机型。如何让更安全的移动支付通过“云闪支付”造福大众,仍然需要移动支付行业各方的努力。
标题:本土手机“云闪付”登场 移动支付酣战引六大变化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