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84字,读完约9分钟

习近平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克服困难,锻炼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历史成就。 改革开放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术构想以来,几代人一贯奋斗的结果,总体来说,我国基本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效果比当初预想的要好。 做出这一重要评价,是有充分根据的。

——从综合快速发展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实力大幅上升,年经济总量9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9770美元,在中等收入国家中居前列。 从人类快速发展指数来看,年在世界189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居第86位。 我国城镇化率接近60%,高于中等收入国家52%的平均水平。

——从人民的生活水平来看,党十八大明确的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年翻一番,可以如期实现。 消灭贫困的攻防战取得了决策性的进展,到年底,农村贫困人口还只有1660万人,年末以来累计减少8239万人,效果举世公认。 我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阶层,例如以家庭年收入10万元到50万元为基准,已经超过4亿人。 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占居民支出的比例)下降到28.4%。 家电全面普及,汽车迅速进入普通老百姓家中,全年全国居民每100户家庭用汽车拥有33辆,高于新加坡和香港。 住宅条件明显改善,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分别为36.9和46.7平方米,略高于发达国家。

年5月11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在山西进行了考察。 这是5月11日下午,习近平在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技能训练服务站,观看了黄花产业的同样产品展示。 长沙新闻网记者谢环驰/摄影

——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来看,9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阶段,总入学率达到每年48.1%。 涵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比世界平均预期寿命高4.2岁。 我国农村居民投入电力的比例为100% (年),饮用安全水源的人口比例达到95.8% (年),均远远超过87.4%和71%的世界平均水平。

国际社会称赞我国的迅速发展成果,认为中国是迅速发展中国家的“优等生”。 这证明我国迅速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真实的。

第二,正确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 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有一点短板,要加快补充。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这是我们的测量标准,不应该再调整了。 必须聚焦弱点,实施精确的攻防。 工作中必须掌握以下关系。

一是把握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整个国家的目标,到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年翻一番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所有市县、所有人届时都翻一番,而是不同地区、不同人群 我国的迅速发展不平衡,城乡、地区、人们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的小康不是平均主义。 对此,思想上要统一认知,广泛普及。

二是掌握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中有绝对的指标,如消除贫困,意味着以现在的标准农村贫困人口消除贫困,贫困县的一切摘帽,处理整个地区的贫困。 现行标准是指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水平在2300元以下(年不变价格),这与“二忧三保障”的要求一致。 另外,在环境改善方面,也有很多相对指标,例如劣化的v类水体的比例要求低于5%,这样的指标将来会持续改善。

三是掌握定量分解与定性评价的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计划在时间节点上是一致的。 如果完成了“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任务,可以说也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衡量是否建设了全面的小康社会,必须一边看量化指标,一边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的获得感。

在科学判断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必须认真整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

在人群中,第一是老人、虚弱者、弱者、贫困人口。 在现在的农村贫困人口中,病因障碍引起的贫困分别占40.7%、20.2%,65岁以上的贫困老人占18.5%,多数不具备自我快速的发展能力和条件。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四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看起来不生病和看起来不生病。 第二个是贫困家庭的孩子辍学的问题第三个是部分贫困人口依然生活在危险的住房问题等第四个是1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处理饮用水的安全问题。

从地区来看,首先是深贫困地区。 要重视三种情况:一是“三区三州”地区,贫困人口比较集中,自然条件极端恶劣,扶贫攻关任务最重,“短板中的短板”。 二是“三区三州”以外的中西部地区深度贫困县,这些地区大多是革命老区、边远地区,贫困人口比例大,基础设施等条件弱。 三是摆脱了贫困,但回归贫困风险大的地区,大多属于快速发展明显落后、生态非常脆弱的地区,产业基础普遍薄弱,扶贫成果恢复的隐忧。

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在浙江省考察。 这是3月31日,习近平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看到了湿地保护利用情况。 长沙新闻网记者燕雁/摄

从业界来看,首先明确了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 要点:地区大气污染管理任务艰巨,秋冬重污染天气多发,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任务繁重,城市黑臭水体、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基础薄弱。 贫困地区的水线路等基础设施状况不好,很多地方“最后一公里”不通。 另外,金融等行业风险的风险还需要进一步的预防管理和解决。

第三,下一步要点是任务和实务要求。 现在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还不到两年,就必须集中特征兵力进行歼灭战。

一是全面完成消灭贫困的攻关任务。 要坚持不懈,连续战斗,以更有力的措施,更细致的工作,确保全面完成消除贫困的攻防任务。 不产生浮躁情绪,不改变多次目标,不转移目标,把扶贫工作重点集中在有深度的贫困地区,在普遍实现“两不担心”的基础上,重点攻占“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 必须坚决克服“数字”摆脱贫困、“指标”摆脱贫困等问题,比较有效地防止从贫困中恢复贫困和从边缘脱落。

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来到云南,慰问各民族干部群众,向全国人民表示新春的祝福。 这是19日下午,习近平在腾冲市清水乡三村中寨司莫拉瓦族村村民李发顺家看到的,理解了居住环境。 长沙新闻网记者谢环驰/摄影

二是处理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 好好进行防止污染的攻防战,实现年前的阶段性目标。 重点掌握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大气污染管理,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坚决管理“散射污染”公司,推进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城市黑臭水体、垃圾解决、工矿公司污染、汽车排放污染等城市环境突出 要全面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容貌提高等事业,明显改善农村生活的人居环境。

三是加快民生行业事业推进。 必须增加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宅和饮用水安全、育儿等投资,处理一些大众上学困难、轻视疾病、住在危险住宅等紧迫的现实问题。 要加强农村水回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危险住房改造,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的护理服务系统制度。 要推进易地扶贫转移和后续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管理有机统一。

四是健全社会保障的驱动机制。 必须完善完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老人虚弱者、病人、残疾人等劳动力匮乏的贫困人口,综合运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保障救助措施,做到尽保障,确保基本的生活基础。 要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完善大病兜风保障机制,处理疾病引起的贫困问题。 然后,堵住漏洞,防止欺诈和懒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涉及方方面面,但弥补短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目标,真正抓住实干,团结起来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 各地快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的员工也应该各自重点。 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特别是集中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必须继续集中特色兵力坚决啃硬骨头,完成艰巨任务。 在中西部快速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的地区,必须按照既定部署完成剩余减贫任务,加强减贫成果,增强可持续发展。 东部某地区快速发展水平高,在现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基本有实现现代化的力量,继续进行东西方合作扶贫和对口支援事业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吸引全社会的正确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客观反映真实还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防止现实引起食欲,不要盲目比较。 要及时响应社会关注,形成良好的期待,牢固发展迅速的自信。

现在,我们要跑“最后公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要趁势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要结合研究制定“十四五”计划,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的快速发展,实现“二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联系。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22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4次会议上说的一部分。

信息链接;

《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复印件《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弥补短板的问题》。

标题:“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