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9字,读完约2分钟
长沙新闻网沈阳6月25日主题:打造温暖的“老家人”——辽宁沈阳禁毒社工帮助吸毒者融入社会
长沙新闻网记者李逵、包涵
在沈阳市沈河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中心见到杨先生时,他上午刚下班,连水都没喝。
“还有我负责的吸毒者和上午,我们工作的人必须有耐心和上进心,用真正的感情把他们拉回到轨道上”杨先生说
杨先生叫杨升田,今年48岁是退役军人。 从2019年9月19日开始,他受雇于沈阳市大城市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正式成为沈阳市沈河区晓春社区禁毒社工。
沈阳市禁毒社会事业室副主任吕佳慧介绍说,沈阳市从2019年开始打算购买禁毒社工服务,招募1500名禁毒社工,为禁毒人员提供专业服务。 各禁毒社工与20名左右的禁毒官员保持固定联系,为他们提供服务。
“沈阳市拨出1.09亿元购买社工岗位,14个社工机构共同参加,其中部署了1000名退役军人,将他们纳入我们的禁毒社会化服务体系制度。 ”。 吕佳慧说。
杨先生告诉记者,到今年4月30日,他负责的32名吸毒者的会面率达到了100%。 “找人、看人、说话、帮助,这个过程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感触也很深”杨先生说,他接触的吸毒者最初不同意社工。 “我们介入时衷心地和他们说话。 以后把我当成老家人,如果你有什么困难的话,请去社区找我。 ”。
“老家的人”杨先生是这么说的。 今天东奔西走正在处理由于限制状态没有及时修正而无法取得驾驶执照的问题。 明天,苦口婆心说服了因条件不符合而无法申请廉租房。 杨先生的信条是他能处理的他处理的,他处理不了的东西马上报告,请上级组织帮忙处理,决不含糊。
以此真心,杨先生感动了一个帮手。 他的手机上至今还留有戒毒员小帆的微信。 “哥哥,这次帮我工作,我感觉很温暖,有人管理了我这么多年。 我记得。 接下来说什么我都听。 ”。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的张青教授说,社工采用柔性化的管理方法,用感情逐渐融化了吸毒者心中的“冰”。
“我认为禁毒社会化服务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管制,而是让这些吸毒者早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 沈阳市大城市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的张伟负责人说。
标题:“做温暖的“娘家人”——辽宁沈阳禁毒社工帮助戒毒人员融入社会”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