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6字,读完约3分钟
长沙新闻网德国波茨坦9月1日电信:战争是和平的镜鉴,访问波茨坦会议的旧址采西林霍夫宫。
长沙新闻网记者张远任珂
采西林霍夫宫位于德国波茨坦市以北,是淡黄砖墙的暗红色屋瓦。 夏天,宫殿被绿色草木包围,反映景色,吸引游人在附近散步,许多人在周围的湖滩晒日光浴,湖里游船摩托艇穿梭。
75年前的夏天,这座英格兰风格的宫殿外面是另一番景象。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秘书玛格丽特·米尔沃德说,柏林和波茨坦到处都是废墟,难民和在战争中受伤的孩子们“美丽,金发碧眼,但失去了灵魂”。
锡林霍夫宫殿目睹了世界历史的巨大转变。 从1945年7月到8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领导人在这里开会,讨论了对日本的作战条件和对日战后的处分方针。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布了《中美英三国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苏联于8月8日向日本宣战,加入了该公告。
策西林霍夫宫殿从今年6月末开始举办了反法西斯胜利75周年的特展。 特展持续到11月末,主题是“波茨坦会议1945——世界秩序的形成”。 展品在战时暴露出凝结的气氛,透过窗户往外看是德国北部安静的湖光山色。 展示的人们总是能感受到历史和现在战争与和平的巨大反差。
参加展示的普鲁士宫殿和花园基金会的历史学家尤尔根卢告诉记者,最大限度地维持了采西林霍夫宫展览会召开波茨坦会议时的样子。 在其中参观者似乎穿越了时间回到了会议协商的历史现场。
策士还增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战场的展品。 中国军队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武器,比利时漫画家埃尔杰作品《丁丁冒险记》中关于“青莲花”的“九一八事件”的网页,德国人约翰·拉贝记录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日记等。
在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重大瞬间的展品中,“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展现在面前。 “许多欧洲人以德国入侵波兰为二战的开始,但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在中国拉开,有必要追溯历史,进入东方的历史视角全面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 卢说。
在策西林霍夫宫殿主厅的特展中心展示区,中央放着一张大圆桌,圆桌周围放着三把扶手椅。 卢绍介,这是波茨坦会议期间美、英、苏三国领导人的座位。 在会议上,三方都以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最高目标为大局,各自妥协让步。 但是,会议暴露了美苏之间的多个对立,在战后多个矛盾的冲突和冷战中也埋下了种子。 "许多人认为波茨坦会议是热战结束,冷战的序曲. "
关于这次特展的意义,卢说,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受到孤立主义、右翼势力和人民主义的威胁,各地新的冲突仍在继续。 直到今天,战争的阴影很难消失。 "特展以战争为镜子,希望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 "
标题:“通讯:战争是和平的镜鉴——走访波茨坦会议旧址采西林霍夫宫”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