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8字,读完约5分钟
长沙新闻网昆明9月25日电题:多民族一家好日子——我国世界居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云南民族团结进步报道
长沙新闻网记者字很强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申“各民族都是家族,家族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手脚相亲,团结包容,共同奔小康,走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
"在云南省,不追求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追求整体. "
云南怒江余族自治州供销社主任李勇年于11月主动要求战斗,向福贡县驻村求助。 他出村入籍,在与各族群众的交流交流中推进消灭贫困的攻防,取得了落地效果。 现在他回到了原来的岗位,几乎每天都接到大众的电话。 “李大哥,谢谢你的帮助。 我们舍不得你,好好回来看看”。 一句朴素的话表明大众心里有他。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里。 要搞好民族团结和消灭贫困的努力,就必须和各民族群众比心,换心,共同发扬力量。 ”。 李勇说。
“在云南省,不寻求民族员工就不能寻求整体”“不抓住民族员工的领导干部就不能胜任,抓住民族员工的领导干部也不能胜任”……这是记者在云南省采访中各级领导干部经常说的两句话,
云南省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的省,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
“搞好民族事业是重大政治责任”云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四明认为,云南省高度重视民族工作,进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高层设计,将其作为“顶级”项目
彩云南、民族事业全面稳步有序地推进。 目前全省有6个州(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59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着. "
“今后我们要同心协力,团结到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 》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站在1951年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倩风沐雨,上面刻的碑文至今还写得很清楚,下面是当时云南普洱专区的许多民族代表剽窃,喝咒水发誓后,用中文、泰语、拉祜语写的
石碑无声,誓言作证。
正如民族团结的誓言碑上写的那样,云南各民族认识相亲,交流交流,人心聚集,精神依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种子一样紧紧拥抱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自治州勋海县勋海镇曼赛龙和曼赛回是两个连续的傣族和回族村寨,过去的两个村寨因信仰和风俗习性不同而经常发生矛盾。
近年来,勋海县委统一战部常务副部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岩光先后带领职工群体在两个村寨寻找村干部和大众代表进行座谈,详细询问两个村寨产生矛盾隔阂的原因,认真倾听两个村寨大众的呼声、需求,并且 假日,岩光带领党员干部参加了两个村寨的民俗活动,逐渐增进了两个村寨之间的信息表达,消除了两个村寨大众之间的心理隔阂。 现在两个村寨和平友好,像一个家一样,成为当地民族团结、共同快速发展的典范。
岩光说:“虽然有信仰的不同、习俗的不同,但民族一家父母的共同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中秋节、除夕,烧火节、泼水节、藏历新年、古尔本节等云南各族大众都欢庆,互相交往的场景随处可见。
"家人必须度过美好的一天. "
迅速发展是处理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关键。
“三区三州”之一怒江州是云南扶贫的关键。 到2019年末,怒江州累计消灭贫困22.3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最高时的56.24%下降到10.09%。 但是,消除贫困的攻防任务依然艰巨,在全省剩下的9个未消除贫困的县中,怒江州占3个。
容易迁居是怒江州决战中决定消除贫困攻防的关键之一。 怒江州派遣了由1006名党员干部组成的15支“背包队”,入住了80个未摘帽贫困村,很容易进行了转移动员。
37岁的李小波原来住在高黎贡山半山腰的福贡县托坪村。 曾经用“陡坡耕作”的方法收获很低,容易挨饿。 2019年春节前,应“背包队”的推荐,与村里的160多户一起搬到了怒江边的安居房。 他自己被选为护林员,妻子在扶贫工厂工作。
在怒江,有10万穷人像李小波一样下山,拥抱现代生活。 在这场消灭贫困的攻防战中,各民族互相帮助,关系感情得到了牢固的升华。
怒江是缩影云南省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双融合、双促进,使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大变化。
到2019年底,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的贫困人口减少到16.5万人。 年—2019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总产值年均增长9.5%,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第一指标是年均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告别千年贫困,走向全面小康,云南各民族乘着时代东风,扬起奋斗之帆,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未来。
标题:“多民族 一家人 好日子——我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省份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记事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