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32字,读完约8分钟
孙景坤在丹东市元宝区的家中( 7月7日拍摄)。 长沙新闻网记者杨青摄
长沙新闻网沈阳10月12日副标题:一等功臣英雄的本色——96岁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深藏功名一生甘于奉献清贫
长沙新闻网记者牛纪伟、梅世雄、于力、高爽
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从病床上爬起来,哑口无言。 但在听到熟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旋律时,他突然戴上白色的旧军帽,举着标准的军礼,顽强果敢。
他三次赴朝鲜战场,九死一生,获得荣立一等战功,获得朝鲜一级士兵荣誉勋章,接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会见,1953年与志愿军代表团回国,被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亲切接见的战斗英雄:孙景坤- -今年96岁的中国人
他在和平年代隐瞒功名几十年,复员带领家乡拦河造田,一方面受益。
他坚守初心,甘于清贫,乐于献身,不改变本色。
一个身体的生命长度有限,但为祖国和人民建立光辉战功的共和国英雄的生命,可以超越生命的长度扩大生命的宽度。
士兵
这是士兵孙景坤军队旅途中经历过的最惨烈的战斗。
想起了68年前并肩作战的战友,孙景坤的眼睛含泪说:“在那场战斗中,许多战友牺牲了,鲜血染红了阵地,最后只剩下我们四个人。”
1952年10月,在炮火持续的朝鲜临津江畔,激烈的秋季战略反击作战正在进行。
付出巨大代价后,孙景坤的部队夺取了美军王牌部队的陆战一师,一年苦心经营着雄辩坚固的环状防御阵地161高地。
161收复高地,美军得到大量飞机、坦克和火炮的协助,开始疯狂攻击,阵地被火海包围。
志愿军将士们拼命抵抗,死伤惨重。
原来,孙景坤不需要参加这场战斗。
1950年10月,从海南战场撤退的孙景坤随着部队入朝参战,马上与美军在朝鲜龙水洞地区展开激战。 突击前孙景坤腿部中枪,被送回丹东治疗。
“我发自内心地想在朝鲜战场上战斗的部队和战友”脚伤还不好,孙景坤第二次越过鸭绿江奔赴前线。
再次入朝后,孙景坤找不到老部队,只好回国两次。 他辛苦地终于听到老部队落伍了,又是第三次入朝。
1952年10月27日,孙景坤闯入357团3营司令部,要求参战。 队长立即命令他增援161高地。
那时,阵地三营八连只剩下副连长的支胜和五名士兵,他们怀里抱着爆破筒和手榴弹,随时准备和敌人一起死去。
副队长孙景坤率领大队部的九名士兵,一个人扛着手榴弹,利用敌人火力的死角,机智勇敢地冲进了161高地。
“孙先生,您来得真好。 ”浑身是血,伤痕累累的支胜叫了一声。 孙景坤赶紧把他抱进矿井,包着伤口看阵地。
孙景坤看到整个高地弥漫着硝烟,尸体遍布一片横向。 那时,一群戴着头盔的美国军队,拿着卡宾枪向阵地冲来。
孙景坤说:“打! ”。 士兵们一齐开枪,手榴弹对准敌人群,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敌人第四次反击时,两个敌人被烟雾笼罩,从侧面绕到我身边,离我两三米。 ”。 孙景坤拿着“水连珠”的步枪,“砰、砰”两次,敌人大声倒下。
这场战斗,孙景坤和战友们一连打击了敌人六次反击,保卫了阵地,但牺牲很大。 他说他多年来最怀念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
这场战斗是志愿军发起的1952年秋天战略反击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支持了有名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11月8日,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为孙景坤创下了一等功。
1953年,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举行的纪念抗美援朝战争3周年的授功仪式上,孙景坤获得了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受到了中国代表团和金日成的亲切接见。
“之后,他和志愿军代表团一起回国,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待。 ”。 想起那时的事,孙景坤至今还很兴奋。
现在硝烟散去了,孙景坤留下了20多个伤口。 现在脚上还没出一颗子弹。 他指着脚上的黑皮肤说。
农民
战场上令人吃惊的是,战斗英雄孙景坤的这次选择再次令人吃惊——
1955年复员时,战功高的孙景坤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经营农业。
农民当兵,从士兵回到农民时,孙景坤说:“谁叫我共产党员呢? 只要能为老百姓做点什么,每个职场都一样”
1947年,孙景坤入伍,参加四平战、辽沈战、平津战、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勇敢地善战,忘了舍命而死。 1949年,他荣幸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必须记住党员的初衷和使命。 ”。 孙景坤说:“想想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我有资格选择什么? 党该叫什么! ”。
之后,孙景坤把余生献给了急需消除贫困的故乡的热土。
回到家乡第三天,孙景坤拿着农具向生产队劳动,马上担任生产队长。 他带领村民们大力开展粮食生产和山城村建设,几年内在家乡兔岭种了13万棵松树和栗树,修建了水库改造耕地。 几十年后,土坝成为保护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牢固河堤。 山城村有条河,洪水吞没了土地,他带着村民们一起堵河种田,改造了一百多亩耕地……
担任村干部期间孙景坤依然忠诚地承担着本色。 三年自然灾害时,全队男女老少要去食堂吃饭,农民要归还居住地的所有生产队。 红旗公社古城作业区主任他认为有些老人、孩子、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可能因此不能吃饭,多次提出不同的意见,结果被取消了作业区主任的职务。 直到1963年,他才可以复职。
为了尽快使村民们摆脱贫困,1984年孙景坤组织村民成立了共同财富集团、贫困扶助财富集团,把分配给自己的40亩土地重新分配给了从黑龙江转移的5户贫困家庭。
在家乡务农的几十年间,孙景坤深深地隐藏了自己的战斗功绩,辛苦地在前面,不求乐趣,不争名利,受到大众的高度赞扬。
村民们不知道孙景坤立了赫战功,但他是党员,上过战场,认为政治生硬,可靠。 山城村村民刘玉慧说:“这位爷爷善良、温柔、公正,我们现在要过上好日子,感谢这位爷爷。 ”。
孙景坤的选择,体现了政治家的风骨,折射了信仰的本色,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赤子的初衷!
边界
回乡后,孙景坤把组织关系交给了村党支部,把退役手续交给了地方民政部门,完全没有谈及自己的功绩。
没有不透风的墙,故意被封的战斗功绩终于被发现了。
20世纪90年代,该村村民张德胜偶然得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战历史书》一书。
“那上面有多架飞机大炮,我很感兴趣。 》张德胜说:“其中写着在危急时刻奋斗的孙景坤(孙景坤)的副长,我想这不是我们俩的爷爷吗? ”。
张德胜拿着这本书,很快来到孙景坤家。
“他读了这本书,让我读给你听”张德胜说:“我很震惊。 这个老英雄在我们身边。 他平时没说啊。 ”。
孙景坤是战斗英雄的消息,慢慢传开了。
人们受到了打击。
也有人说“孙先生,除了参加革命受了伤以外,什么好处都得不到,吃亏了”。
有人说:“我知道他是士兵,但没想到他是那么大的英雄。”
明明是那么大的功劳,为什么他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呢?”。
“如果一开始在镇上的话,可能早就成了国家的干部了。 也有人惋惜说“我做不到”。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钦佩和感动。
1948年1月,为辛苦的群众解放,24岁的孙景坤与新婚仅5天后的妻子告别,坚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孙景坤对家人说:“从我参加革命那天开始,就没有想过得到什么是损失,什么是利益,什么是什么。”
孙景坤对村党支部副书记蔡宝军说:“要是我能活着回来就好了。 想想死在战场上的战友的数量。 死去的人什么都不享受。 我活着回来享受什么? ! ”。
朴素的话语,展现了孙景坤一生不变的精神境界。
孙景坤严格自律,从不追求个人私利,一生清贫。
长女孙美说,父亲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时,每次招聘公司的工人,父亲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了别人。 家里的七个姐弟,除了两个弟弟正常当兵和招募工人外,其余都是农民。
孙美曾经无法理解。 之后,她逐渐明白了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是想回馈社会。 “他为战友而活! ”。
南征北战,孙景坤患了严重的胃病,每次都犯病,只吃两片药顶。 他心脏病发作,借钱做了支架手术。 几年前,他住院做手术缺钱,严厉命令家人不要跟政府说话,尽量向亲戚借。
孙景坤一直和孙美住在一起。 房子长期疏于修理,有时会漏雨。 对此他总是说“自己修理就行了”。 家里冬天冷夏天热,老人老了受不了冷,夏天有时穿棉袄,他经常说:“与当年的坑道相比,我受这么多苦能算什么?”
“孙景坤心里总是想着党,想着国家,想着别人,把自己放在最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说。
标题:“一等功臣 英雄本色——96岁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深藏功名甘于奉献一生清贫”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