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0字,读完约4分钟

这是赵世炎像(资料照片)。 1901年,赵世炎出生于四川鄱阳(现在属于重庆市)。 由于叛徒背叛,1927年7月2日赵世炎不幸被捕。 7月19日,赵世炎英勇牺牲,将26岁的青春和满腔热血献给了革命事业。 长沙新闻网发

长沙新闻网上海5月7日电(记者兰天鸣)“龙华先照亮丹心,浩气如彩虹闪烁古今,千树桃花凝结碧血,工人万代仰英。 ”。 在《忆赵世炎烈士》一诗中,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高度评价了我国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同志。 “施英”是赵世炎在党和工会刊物上写文案时使用的笔名。

1901年,赵世炎出生于四川鄱阳(现在属于重庆市)。 父亲感受到那个时代世态的寒冷,希望最小的孩子像火一样照亮世界,所以取名为“世炎”。

1915年,赵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期间,新文化运动盛行,受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的影响,赵世炎投入新文化运动,认识了李大钊等人。 1919年,经李大钊介绍进入少年中国学会,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编辑《平民周刊》、《少年》月刊和《工读》月刊等进步刊物,推进反帝反封建思想。

1920年5月,赵世炎在法国打工学习。 1921年春,与张申府、周恩来等成立了旅法中国共产党的初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2年,与周恩来等人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之后担任中共旅欧总支部委员和中共法国集团书记。 1923年,赵世炎和陈延年、王若飞等率领一系列青年去莫斯科东方工人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4年赵世炎回国工作,担任中国共产党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共产党北方区执行委员会推进部部长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各省斗争。

1926年3月,赵世炎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劳动代表大会。 会议后,党中央任命赵世炎为中国共产党江浙省委组织部部长、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兼任江浙省委军事委员会书记。

赵世炎假名“施英”到上海后深入工人群众,呼吁社会各界群众发扬五单位精神,团结起来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应对帝国主义的屠杀和攻击。 在中共浙江区委的领导和组织下,从1926年6月到9月,上海各界工人的罢工斗争持续不断,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组织工人运动的新阶段。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革命形势发展得更快。 但是,由于时机不成熟,上海工人的第一、第二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

在武装起义中,赵世炎亲自兵卒,勇敢地冲锋陷落。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激战,起义队打败了军阀部队。 这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壮举,为北伐军在江浙战场上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 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主义,赵世炎岌岌可危,他坚定地表示:“共产党是战斗之党……党存在的日子需要战斗一天,不想参加斗争,不是共产党员。”

由于叛徒背叛,1927年7月2日赵世炎不幸被捕。 他受尽折磨,始终不屈贞节.他以敌人的监狱和法庭为讲台,大力推进党的主张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揭露反动派的犯罪。 他激昂地说:“志士不惜牺牲,革命种子遍布大江南北,一定茁壮成长,共产党一定会取得胜利。” 7月19日,赵世炎英勇牺牲,将26岁的青春和满腔热血献给了革命事业。

赵世炎牺牲后,家里很多人相继走上革命的道路,有些人为了信仰壮烈牺牲。 “前辈对我们的影响是巩固自己的信念,多次树立自己的理想。 ”。 赵世炎的孙子赵新炎说。

烈士死了,信仰之火永远不会熄灭。

标题:“赵世炎:信仰之火永不灭”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4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