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87字,读完约2分钟
长沙新闻网福州6月5日电(记者贺飞,张逸之) 6月初阳光普照大地,吴秀凤头戴遮阳帽,往来于自家葡萄园,把葡萄放在白色纸袋里,保护果实免受病虫害和恶劣天气的侵害。
吴秀凤是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埕上镇张腿村的农民。 从前的穷人张脚村人,现在在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上过着好日子。
张村党支部书记林启兴还能清楚地回忆起1980年代的痛苦。 那时,村民们靠种水稻勉强度日,餐桌上的猪肉是奢侈品。
1988年,20岁的林启兴偶然得知葡萄栽培的收益率很高,决心在村子里种葡萄。
经过四年的努力,林启兴在家乡试验栽培成功,带领30多户村民栽培。 当初村民们买不起一元一株的葡萄苗,林启兴自己育苗给他们贷。
到1995年,村里种植了500亩葡萄,占全村耕地面积的近一半,被吸引到周边地区种植2000亩葡萄。
但是葡萄在地里经常腐烂,困扰着村民们。 高中毕业的林启兴从书中找到了处理方法,在村子里实践和宣传袋装技术。
林启兴心有更长远的计划。 张脚村位于山上,离县城14公里,交通不便,他带头酿了葡萄酒,让村子里生产的葡萄走得更远。
张葡萄酒用以前传下来的制法手工酿造,用布氏杀菌法消毒。 年,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委托专家训练酿酒师,统一酿造工艺和标准,质量监督部门吸引了葡萄酒。 合作社还注册了“张腿”葡萄酒的商标,提供了统一包装。
最初,村民们把酿的酒送给亲戚朋友,邀请他们去葡萄园采摘。 随着游客的增加,各级政府投入1000万元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旱地,落后村庄成为旅游胜地。
现在,张脚葡萄酒的平均年产量为15万公斤,每年都被游客囤积空。 村民通过酿造葡萄酒,每年增收150多万元。
年,张脚村的游客人数达到了10万人。 全村893名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4万元,比去年翻了一番。
“葡萄使我们村从贫困走向小康”林启兴说:“村民们可以鼓起腰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创业也更有潜力。”
标题:“家酿葡萄酒:福建山村致富路上的新滋味”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4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