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2字,读完约2分钟

在长沙新闻网哈尔滨6月29日电(记者江宥林)的清洁紧凑的生产监视中心,穿着红色工作服的值班人员盯着电脑画面,有时点击鼠标,密切注意各数据的变化。

从电脑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操作系统的各个模块。 曾毅点打开“参数汇集”一项,各油井的液压、套管压力、回油温度等21个项目的实时参数一目了然。

这里是中国石油集团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场第二油矿采油201工区,是大庆油田数字化建设的基础试验站队。 工区负责430口油井、12座计量间、3座注入站和1座油站的生产运行业务。

“绿色表示通信和实时回复正常。 如果显示红色,表示通信暂时中断。 ”曾毅指着抽油机井的片井监视页对记者说,从返回的数据中可以非常直观地知道油井的运行状态,发生异常后可以马上派人去检查排除故障。

工区生产监视中心采用油气生产物品的互联网系统,简称“A11系统”。

在此之前,油田以前流传下来的管理方法是依赖人工巡逻井,在现场收集各种数据。 由于井口分散,采油工们在巡逻中经常花很长时间。 如果两次巡逻之间发生故障,很难立即发现和解决。

基于“A11系统”,第三采油厂开发了注水站远程控制系统,通过安装在现场的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视注水站的压力,根据需要控制注入量,注水井的无人巡逻

通过设置在中继站和测量之间的视频监视等设备,201工区还实现了24小时异常时自动警报。 如果有人分区或油气突然泄漏,系统会自动弹出警报消息。

“如果皮带打滑或断裂,系统会自动判断,在井的位图中高亮显示警报。 ”曾毅说:“以前可能需要1个小时的事业,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处理了。”

近年来,大庆油田加快了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应用为重点的“数字油田”建设,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如果有数字化的帮手,采油工可以做‘千里眼’和‘顺风耳’,工作似乎更有‘幸福感’。 ”。 曾毅说。

标题:“采油队里看“数字油田””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