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9字,读完约3分钟

在秋天的田地里,金黄色的稻穗被微风轻轻摇曳,送来了稻香。 站在即将丰收的稻田前,楚丽霞眉目间笑着说:“今年也是丰收之年。”

这个农场被称为乔楚栽培家庭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的“粮食都”富锦市内。 农场以“夫妇段”经营者乔志国和楚丽霞的姓氏命名。

今年正值乔志国和楚丽霞结婚20周年。 20年来,夫妇用自己勤奋的双手不懈奋斗,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丰收的时候,他们更确信农业是“有前途的产业”。

乔志国和妻子楚丽霞都出生在富锦市兴隆岗镇新风村的农民家庭,从小一起长大。 楚丽霞家比较好,乔志国小时候经常吃饭。 这使乔志国对粮食、土地有了更深的感情。

结婚后,乔志国专心经营承包的90亩土地。 楚丽霞记得丈夫像“拼命”一样通常去了田地。 “春耕时的凌晨3点到4点下地工作到中午。 ”。 楚丽霞说。

从承包90亩土地开始,他们就意识到不能一直“随大流”粗放经营。 经过研究和考察,他们选择种植当地种族少的甜瓜,收获了他们的“第一桶金”。

种瓜积蓄的微薄的钱,夫妻双方商量,每年前一年必须扩大3倍左右的承包面积。 然后,从90亩到300亩到今年的11000亩,事业越来越大了。

随着规模的扩大,楚丽霞也辞去了学校的工作,专心于农业生产。 他们还注意到,像以往一样进行家庭承包经营,在技术和管理上面临着很大的瓶颈。 因此,2013年在夫妇登记中设立了家庭农场,邀请技术人员,确立了规范的管理体制。

“你耕田织织布,我打水来给你种园”。 在乔楚两个人那里,丈夫负责生产,妻子成为负责管理和营销的“夫妻屋”。

现在,20年前的“小作坊”迅速发展成资产7000多万元,是每年为国家提供粮食6000多吨的现代化农场,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钱包,还丰富了周边的一百多户农民。

近年来,随着中国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他们认识到只有依靠粮食在国家政策上储藏、面向市场、质量高、效率高的快速发展道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农场要面向市场打造企业品牌,营销,不仅要“好种地”农产品,还要“好卖”。

今年,与普通的圆粒水稻不同,他们栽培的水稻80%是高品质品种,同时实现了所有的订单栽培,每斤比普通水稻多销售6美分左右。

今年秋天的收获期,正好是第一个中国农民的丰收节到来,夫妇二人对未来更加期待。 他们的儿子现在在上农业大学,毕业后也想从事农业生产。

“以前为了赚钱,现在希望创造更好的农产品回报社会。 国家政策这么好,这么重视农业,未来农业一定是有前途的产业。 ”。 乔志国说。

标题:““夫妻店”里话丰收”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