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46字,读完约9分钟
据教育部网站报道,日前,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大纲》(以下简称“指导大纲”)。 教育部教育局负责人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与通常学生的课外活动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有确定的课程目标,而且要求活动复印件的选择和组织,认真设计活动方法,科学评价活动过程和结果等,具备一个课程的基本要素。
教育部教育局负责人就《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问了全文。
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课程? 和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课程有什么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 就问题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记者:请介绍《指导纲要》出现的背景和意义。
a :“指导要领”的发表意义重大,是必要的。
一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 党的教育方针确定要求,再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中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创新实践能力相对薄弱,要切实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补充实践育人短板。
二是全面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的迫切需要。 加强和改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高考改革的重要复印件。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重要载体,要构建综合实践活动平台,提高和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迫切需要。 本世纪初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意义,但面临着许多问题,第一对该课程的性质、形态等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记者:综合实践活动是本世纪初课程方案设置的新课程,发现《指导纲要》的研究开发挑战很多。 请介绍一下研究开发的过程
答:为了确保《指导纲要》的先进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在研发过程中首先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广泛的调查。 对有关地区和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经验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系统总结,为《指导纲要》的研究开发提供了现实依据。 分析相关政策文献,特别是2000年以来,系统整理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单独或共同印发的、要求中小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100多份文件,作为凝结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复印件的直接参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9个国家或地区基础教育课程中相关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情况、最新的快速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研究,为制定《指导纲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第二个是研讨会。 前后召开10次研讨会,以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活动形态和要素、学校课程计划和教师指导、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课程、主题教育、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等重要问题为中心,进行反复讨论,《指导纲要》
第三,征求意见。 召开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研究者代表和相关高中、专业研究机构课程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 通过网络征求各地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研究者、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还书面征求了各省(区、市)、中央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 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实务委员会审议。 在整理和整理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撰和完善了《指导纲要》。
记者: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课程? 和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课程有什么关系? 《指导纲要》对此有什么规定吗?
答:《指导纲要》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以下几个基本属性。
第一,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规定的必修科目,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学年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和参加。
二是跨学科实践课程,重点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 它可能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但不是某个学科的知识的系统学习,而是与某个学科的实践、实验环节不同。
第三,在动态开放性课程中,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快速发展需要中选择活动主题,明确,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和改善活动过程,达到活动目的。 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第一载体,并不是按照相对固定的文案体系进行教育。 在这些方面,与学科课程的差异也很显着。
《指导纲要》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使学生运用各学科知识分解处理实际问题,在综合实践中扩展、综合和提高学科知识。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育中深入分析。 要防止用学科实践环节代替综合实践活动。
记者:学校除了去课外,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 《指导纲要》对此有什么规定?
a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与通常学生的课外活动不同。 《指导纲要》强调确定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以课程目标为中心,重视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跨学科性质,为了便于操作,在提出总目目标的基础上,具体分为价值体认识、责任负责、问题处理、创造性化四个方面,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价值体认识和实践,强调小学、中学、高中的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要求既定的课程目标,还要求活动副本的选择和组织化、活动方法的认真设计、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科学评价等课程的基本要素。
记者:学校如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来加强育人的效果,达到育人的目标?
答:提高活动育人的效果对活动过程的设计、组织、跟踪指导很重要。 为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具体指导,《指导纲要》提炼了考察探索、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主要方法,制定了课程方案中指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复印件(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新闻技术教育、劳动 例如,社会服务主题的复印件可以各不相同(公益劳动、环保志愿者等),但让学生发现服务对象及其需要,制定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验,分享活动经验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用“课程”的方法“教学”,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办者、参加者、促进者。 《指导纲要》还就活动的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对教师如何加强指导提出了具体建议。
记者:十年来,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指导要领”是怎么想的?
答: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重要学习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必须让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强化自主探究意识,培养科学精神。 《指导纲要》中强调的野外调查、社会调查、研究旅行等,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形式,其他一些活动方法也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精神。 设计制作要有创造性的见解,提高创造性的实现能力,而不是机器的手工作业。
记者:《指导纲要》附件的分类类型、分类段推荐了152个活动主题,简单证明了活动目标、复印件、方法等。 请说一下这方面的第一考虑事项。
答:向学校推荐活动主题首先根据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落实中央有关部门的特别主题教育要求。 现在党中央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中华优秀以前就文化教育、革命以前传来的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环境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好落地。 调查显示,很多学校很难设计活动类课程,不知道在做什么,该怎么办。 因此,提供基本的活动例子,加强实施过程的具体指导,做不到的学习,做得更好,使这个课程可以操作,落地。
记者:《指导纲要》真的落地,离不开基础学校和老师。 对此,教育部要求什么?
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义重大,各地和学校要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在更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
一是采取许多措施确保开设。 各地和学校必须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所需的教师、场所设施、网络资源、经费投入等进行合理的计划和统一的安排,为所有中小学一齐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必要的条件。 要建立健全指导教师考核激励、课程实施过程审计、师生安全保障等机制,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二是提高培训水平。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指导纲要》,结合学生年龄优势和可利用资源,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深入研究具体活动的复印件和方法等,防止用课堂方法“教书”,课程的实施蕾 教师培训部门和教研机构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兼职教师开展全员培训,比较组织相关讨论活动,为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三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本着《指导纲要》的精神,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一管理和指导的机构和专家,推进校际及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之间合作体制和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落实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状况为重要文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各学校要确定实施机构和人员,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
标题:【财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有何区别?教育部回应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