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1字,读完约2分钟

大人们有喝雄黄酒的风俗 当时喝的雄黄酒只是白酒和自家酿造的黄酒加上微量雄黄。 据说大人们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胳膊、两颊上写上“王”字,可以袴湿、解毒、辟邪。 端午前夕,家家户户都需要包粽子。 有枣粽子、豆沙粽子、新鲜肉粽子、火腿粽子、蛋黄粽子等。 妈妈是附近有名的包粽子高手,她包粽子的速度很快,包好的粽子有角,形状漂亮,大小基本一致。 周围的邻居不会卷粽子,所以向她求助。 端午那天中午,我也吃黄花鱼(黄鱼)、黄瓜、鳗鱼、鸭蛋黄、雄黄酒这种“五黄”。 这个时候正是“黄花鱼”捕鱼的汛期,从太仓浏阳港运来了大量的黄花鱼,价格很便宜,大家用秤买。 当时没有冷藏冷冻设备,黄花鱼发射后马上倒在船舱里腌制,在竹杆上各挂两根晾着。 所以,家家户户前晒黄花鱼都是嘉定端午节前后另一条风景线。 划龙舟是孩子们在端午节最大的快乐 当时,嘉定东、南、西、北门及州桥等地有红、黄、蓝、白、蓝、黑及“百子”等7条龙舟。 每艘龙舟约有10名桨手,龙舟上插着各色彩旗,前室有少年少女扮演戏曲人物的台阁表演,船上有锣鼓、江南丝竹班。 这些从各个方向,聚集在汇丰潭。 最棒的是“击球”(嘉定音)。 7只龙舟在汇丰潭汇合后,开始现场表演旋转、旋转、旋转、插通等各种图案。 这时锣鼓喧天,掌声雷动,多么热闹。 龙舟表演将持续几天。 我在1946年端午节见过这个盛况。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嘉定的龙舟端午前后放飞鹞也是一大乐事。 那时大人们放得最多的是“鹰鹞”。 用粗竹篾做骨架,贴上厚牛皮纸,用比较粗的麻线放飞,就可以放得很远。 更有趣的是晚上,点着蜡烛的长灯笼(称为汤罐灯),沿着麻线慢慢上升,一直到哈丽特的前端,非常漂亮。 看到大人们这么感兴趣,孩子们闹起来也经常放任不管 受不了纠结,父母去街上买了“奶奶鹞”(小“干”字形的纸鹞)。 妈妈的鹞可以放下,但不高。 有时也会倒着掉下来 但是孩子也不介意,中毒了就开心了。 杨培怡原标题:“过了端午,嘉定人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王’”阅读原文。

标题:热门:从前过端午,嘉定人会用雄黄酒在小孩的额头写个“王”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