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31字,读完约7分钟
小董(化名)已经向北漂流了很多年,最近他看到了一丝曙光。三年前从研究生院毕业后,他去上海找工作,但几分钟后,他错过了让应届毕业生安定下来的机会。来到北京努力工作后,他的户口成了他的心。最近几天,很多来自北票的朋友都在微信上“点票”,估计着自己能不能买到“北京市民票”。
8月11日,《北京市安置点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出台,让像小董这样的北方漂泊者看到了拿到北京户口的希望。在网上,许多“北京积分落户攻略”也纷纷发布:“要有一份正经的工作,就必须交好社保”“有条件的话就买房,比租房多点”“不要住在城市,搬到郊区”...
“再过五年,等了七年社保金的门槛,可能还有机会。”小董说。
目前,在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北京、深圳等特大城市,已经提出或实施了积分结算指标体系。虽然在不同的城市定居很难,但他们都为那些梦想拥有大城市的人打开了一扇门。
定居条件有自己的重点
根据规定,申请在北京定居的外国人必须符合四个严格的标准:持有北京居住证、低于法定退休年龄、连续七年在北京缴纳社保、无犯罪记录。
横向比较,持有居住证已经成为城市定居的共同门槛。然而,相对而言,上海的门槛更高,要求在获得积分结算资格之前至少要有7年的居住证。同时,上海的居住证申请还必须满足积分要求,这就更加困难了。
与居住证相比,各地积分结算最关键的指标是社保缴费年限。北京和上海都要求连续缴纳7年的社会保障,而广州要求连续缴纳4年。
对此,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保障的持续支付体现了优先解决存量的要求。根据国家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大城市的社保缴费年限要求不超过5年,而北京作为特大城市,对大城市的社保缴费年限要求更高。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北京的人口矛盾是全国最严重的,新的积分结算制度是根据北京的定位提出的。
此前,一些媒体比较了不同地方的定居条件,发现上海重视学历,北京重视贡献。对此,一些专家表示,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对定居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不同的人最终定居下来。因此,简单地从整体要求的角度来看,它是不可比的。
例如,在上海定居的年龄优势更大,最年轻的人可以得到30分。另一方面,北京实行“一刀切”的制度,只要年龄不超过45岁,就可以加20分。
在教育背景方面,一些媒体分析发现,上海的博士毕业生更容易获得上海户籍,而那些拥有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的人也有相当可观的加分。在北京,博士生毕业生获得户口更加困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大学生可以在北京多工作八年,赶上甚至超过他的博士学位。
在这方面,北京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学校教育、就业和居住的起点应该是整体公平的,也就是说,一年学校教育的分数应该与一年就业和居住的分数挂钩。
一些专家认为,积分结算政策在教育背景和职业技能方面的加分并不是对所谓低端劳动力的歧视。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必须根据自己的城市定位引进和控制人口。简单地说某个群体有一个门槛是没有意义的。
有限的人口控制指标
在北京市的奖励项目中,“居住面积和居住面积的指数和得分”是最受关注的。根据规定,根据《管理办法》,如果申请人的居住地从本市六个区转移到本市其他行政区域,每满一年加2分,最高加6分。如果申请人的工作和居住地点从该市的六个区转移到该市的其他行政区,全年将增加4分,最多12分。
也就是说,如果申请人已经在北京六个区以外的十个区工作并居住了三年,他/她的积分值相当于他/她的学历从本科提升到硕士。
毫无疑问,职业和居住面积指数指向北京人口控制的目标。根据北京“十三五”规划,全市常住人口总量应控制在2300万以内。与此同时,该市六个区的常住人口比2014年减少了约15%。
目前,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如北京、深圳,都面临着控制人口的任务。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0.5万人,与2015年相比,北京市六个区的常住人口减少了3%。这意味着到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北京六个区的人口将减少近200万。
此前,北京有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比2014年底增加了18.9万人,但增速有所下降。今年上半年,该市六个区的人口同比减少了11万,呈现出一个拐点。此外,上海和广州的常住人口也经历了阶段性放缓。
对于更多在大城市游荡并渴望“归化”的劳动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每年张珍贵的“入场券”数量。
数据显示,自2012年上海实施基于积分制的居住证制度以来,截至2015年底,共有26,000人定居,平均每年约6,500人;2015年,广州点的结算指标为4500点;2015年,天津有10,500人达到定居标准。
根据学者们的估计,每年在北京定居的人数不会超过1万。此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表示,预计年度安置目标不会超过5000人。
公共服务均等化
“僧多粥少”的问题解决了,必然会出现“千军过独木桥”的局面。除了通过积分结算控制人口和引进人才,更重要的是为城市所有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去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居住证暂行条例》,明确规定非居民享受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等九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理出入境证件、机动车登记等七项便利。
实现地方立法与《居住证暂行条例》的衔接,已成为北京等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之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个特大城市,一方面要为全市人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另一方面要根据中央政府的总体要求控制人口规模,实现困难之间的平衡需要一个过程。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认为,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将继续聚集在大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同时促进人口管制和户籍政策的有序自由化,而不应忽视这一点。
“目前,如果一线城市完全放开和落户,资源和管理仍然难以承受。因此,优化区域经济规划和布局,缩小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是解决“大城市病”和促进公民平等自由迁移的根本途径。”胡刚说道。
2014年,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居住证制度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旨在建立和完善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解决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对于在城镇就业但尚未定居的农业移民和其他永久居民。
虽然在国内特大城市实现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完全“同城化”仍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性来促进常住人口的全面覆盖仍是各级政府的目标。
据报道,在北京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后,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证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已经同时建立。大多数人符合居住证申请条件,可以享受相关公共服务和设施,包括就业和社会保险等三项权利,义务教育和基本公共就业服务等六项基本公共服务,以及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和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等七项便利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彻尾认为,积分结算制度和居住证制度的最终目标是让外来人口享受与本地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这是中国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步骤。
“从这个意义上说,居住证制度可能在未来的人口管理和户籍制度改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将使每个公民平等受益,这是实行两种制度的真正含义。”张彻尾说道。
标题:僧多粥少 积分落户圆了谁的梦?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1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