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1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了2016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要研究制定高校和公立医院排除人事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

关乎1000万人的“铁饭碗”!高校、医院或取消事业编

所谓“不纳入机构设置管理”,是指取消公共机构的设置,但保留公共机构的性质。我们之所以要保持事业单位的性质,主要是考虑到大学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化,还要考虑到财政的均衡配置。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后,高校和公立医院将在未来对所有员工实行合同制。

关乎1000万人的“铁饭碗”!高校、医院或取消事业编

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始于2011年,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任务。主要内容是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分类或转移到行政事业单位,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移到企业,公益性服务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中,强化其公益性属性。保留的事业单位分为两类,分别承担义务教育、基础科学研究、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或机构被认定为公益性;为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性服务,一些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或机构可以认定为公益性二类。公立医院、高校等二级公益性单位取消设立事业单位,探索“公益性”和“市场化”两条腿走路,这将是下一阶段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点内容。

关乎1000万人的“铁饭碗”!高校、医院或取消事业编

在传统意义上,公共机构与党政机关一起,是财政支持的“国家单位”。随着公共机构设置的不断扩大和人员的逐步增加,财政支持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公共服务的效率却越来越低。公共机构改革的一个根本目的是精简公共机构的设立,减少财政支持的压力,同时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第一阶段基本实现了“减员增效”的目标,而分类改革第二阶段取消公立医院、大学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设置,努力实现“减员增效”的目标。

关乎1000万人的“铁饭碗”!高校、医院或取消事业编

公立医院、大学等机构的设立应当取消,但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属性和功能不能取消——公益性二级机构的公益性应当加强和优化。这就必然要求公共财政在确保公共福利机构投入方面的作用不应被削弱,政府也不应借取消公立医院和大学的设立之机来“抛掉包袱”。

关乎1000万人的“铁饭碗”!高校、医院或取消事业编

公共财政的投入保障功能表现在,由二级公益性机构承担的不能由市场配置的公益性服务,仍必须由公共财政全额出资,但不能推向市场;那些由二级公益机构承担的、能够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公益服务,有的需要向公众收费以维持非营利运作,有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向公众提供。不管怎样,它都需要公共财政的补贴和担保。如果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和大学将提高收费标准,这将加剧“看病贵”和“上学贵”。政府购买服务向公众提供的医疗和教育服务也会影响质量,因为政府购买价格太低。这些成本最终将转嫁给公众,公众将成为政府“抛掉包袱”的受害者。

关乎1000万人的“铁饭碗”!高校、医院或取消事业编

取消公立医院和大学的公共机构是加快公共机构改革的创新举措。在此过程中,政府对公共机构的投入保障职能不应被削弱或打折扣,而应继续加大努力,优化结构,以体现和提高公共机构的公益性。因此,有必要完善预算编制和预算监督,建立成熟稳定的公立医院和高校公共财政投资保障机制,包括建立公立医院拨款委员会、高校拨款委员会等第三方监督机构,以促进政府切实履行保障公益事业的责任。

关乎1000万人的“铁饭碗”!高校、医院或取消事业编

据统计,中国公立医院有800多万员工,高校有233万员工。对于机构中的这部分人员,将实行实名制统计,然后人员将随着自然减员而逐步退出。

然而,没有关于高校编外人员的官方统计数据。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朱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部分人员的数量非常大。“一些有更多编外人员的单位可以占到一半,这个数字大约是20%-30%。”下一步,取消高校公共机构设置后,编外人员与编外人员的待遇差别将逐步缩小,编外人员面临的各种问题将得到解决。

标题:关乎1000万人的“铁饭碗”!高校、医院或取消事业编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10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