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43字,读完约6分钟

证券机构过度参与渠道业务和信托业务仍加剧了空间接融资体系中的资金转移。

证监会领导的内部讲话反映了证券期货机构(以下简称证券机构)过去一年的监管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7月22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的首届“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培训班上做了内部讲话,传达了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现状、问题、下一步业务方向和近期需要把握的工作。

李超敦促证券类机构坚守主业 融资类业务迎“纠偏”

李超认为,目前证券机构存在行业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偏差,行业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不足;李超在讲话中还敦促证券机构要牢牢把握证券的“主业”;紧密围绕实体经济,创造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创新产品。

李超敦促证券类机构坚守主业 融资类业务迎“纠偏”

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发言来看,2013年以来,证券机构出现的各种渠道和融资业务受到监管机构更严格的限制;此外,证券机构子公司的多元化业务,包括券商和基金,也将受到监管机构的更多关注。

李超敦促证券类机构坚守主业 融资类业务迎“纠偏”

类别信任和渠道业务将被压缩

在上述内部讲话中,李超暗示了当前证券经营机构的偏见。

“为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服务是不够的。一些机构从事渠道业务和非标准融资业务,延长了交易链,增加了融资成本。”李超在讲话中表示,“一些机构还设计了更复杂、更不透明的产品,进行监管套利和政策套利,这并没有真正创造社会价值,而是导致了金融扭曲。”

李超敦促证券类机构坚守主业 融资类业务迎“纠偏”

事实上,李超所说的“渠道及非标准融资业务”,主要是涉及经纪及基金附属公司的融资项目。

证券机构参与此类活动的起点是2012年资产管理业务的放松。在当时的行业创新下,证券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范围扩大到场外资产,证券监管体系下的渠道业务规模也随之扩大。

李超敦促证券类机构坚守主业 融资类业务迎“纠偏”

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证券公司委托本金达到13.93万亿元,基金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分别接近4.5万亿元和10万亿元,总计28.43万亿元。

李超敦促证券类机构坚守主业 融资类业务迎“纠偏”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2年底,基金子公司尚未出现,经纪资产管理规模仅为1.89万亿元;这意味着证券经营机构的私募股权管理业务在过去四年中增长了15倍;但在辉煌增长的背后,更多的是许可证奖金带来的渠道规模。

李超敦促证券类机构坚守主业 融资类业务迎“纠偏”

“这四年的主要增长是渠道业务。活跃的业务形式没有太大变化,而渠道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由于这是一项跨行业的活动,它还隐藏着相当大的跨金融风险。”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基金子公司高管表示。“在这些问题背后,存在着混合金融监管的障碍,但它们一直是监管当局希望解决的问题。”

李超敦促证券类机构坚守主业 融资类业务迎“纠偏”

李超在讲话中还强调,资产管理机构应逐步减少信托业务和渠道业务。

“各类证券经营机构梳理业务系统;一些高风险的业务应该重新定位,例如类似信托的业务,不应该做的业务应该压缩。”李超在讲话中对包括信托融资在内的业务提出了警告和相关要求。“对于证券基金机构来说,它们应该真正关注资产管理的本质,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渠道业务的风险责任也不明确。虽然合同规定了原始收益,但实际操作中的风险并没有完全避免。”

李超敦促证券类机构坚守主业 融资类业务迎“纠偏”

坚持证券的主营业务:直接融资

鉴于上述基金子公司,目前管理层希望发展直接融资,而证券机构过度参与的渠道业务和信托业务仍加大了空间接融资体系中的资金转移。

“事实上,sot(银行信贷渠道业务)也很好,而类信托也很好。这种业务过去是由银行监管系统监管的间接融资。相对而言,证券监管体系的监管确实比较困难,就像基金子公司的净资本约束一样。后来商业活动的扩散,正是这种矛盾的结果。”上述基金子公司的高管表示:“如果这些活动增加,实际上是在更高层次上调整融资结构的政策目标与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之间的冲突。”

李超敦促证券类机构坚守主业 融资类业务迎“纠偏”

对此,李超认为,证券机构应牢牢坚持“证券主营业务”,而一些机构却在盲目进入其他领域或偏离行业主体地位。

“发展要牢牢抓住证券这个主业。近年来,一些发展中行业的机构出现了偏差,如进入房地产、p2p、行业等领域。”李超说,“行业的发展不能偏离定位。做好主业是必要的。一些服务于主营业务的服务可以围绕主营业务进行,但不能偏离,尤其是会给主营业务带来巨大风险的业务。务必做好控制工作。”

李超敦促证券类机构坚守主业 融资类业务迎“纠偏”

其中,通过提供相应的资本服务,参与债券市场和资产证券化业务被监管部门视为替代目前参与间接融资链的主要业务模式。

“密切关注实体经济,真正创造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创新产品。”李超提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并购,推进产能过剩的解决,服务供给方改革,参与债券市场建设,扩大资产证券化,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并通过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中小企业可以更好地服务和提高资产管理的核心能力。”

李超敦促证券类机构坚守主业 融资类业务迎“纠偏”

至于目前的资产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渠道业务上,李超也表示,证券机构应该开展实物资产管理业务。

“全面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运作。暂行条例已经出台。尽管业内有一种声音过于严厉,但信托公司不得不再次火上浇油,这削弱了该行业的空空间。”李超强调,“从监管者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些业务转移到信托公司,风险也会被接管;对于证券基金机构来说,我们必须真正着眼于资产管理的本质,提高核心竞争力。”

李超敦促证券类机构坚守主业 融资类业务迎“纠偏”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证券资产管理机构大力开展的外包业务是一项具有实质性主动性的资产管理业务。然而,银行作为客户的存在也使得这类业务面临更大的政策风险。

李超敦促证券类机构坚守主业 融资类业务迎“纠偏”

“应该说,外包仍是一项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但这部分业务有银行和银行理财基金的关键参与。因此,在混合渗透之后,在投资者的适当管理中也可能存在合规性争议。”登卓投资业务总监王帆表示。

李超敦促证券类机构坚守主业 融资类业务迎“纠偏”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超提出的问题中,除了渠道和信托类业务外,证券机构过多的子公司和拓宽的业务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关注。

“有的机构有大量的子公司,链条太长,有的有五级以下的公司,管控能力不足,风险管控不到位。必须对这些进行评估。”李超说:“如果你不能很好地管理或销售它,你可以整合它。子公司的业务范围和资本应符合法律法规。”

标题:李超敦促证券类机构坚守主业 融资类业务迎“纠偏”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1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