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8字,读完约4分钟

长沙新闻网昆明1月7日副标题:“最美的护士”杨昆娥:拯救死亡的扶伤是传播本职工作的爱和希望。

长沙新闻网“中国网事”记者字很强

最近,昆明街头发生的生死救援,感动了无数人,“白衣天使”杨昆娥以拯救昏倒少年的善举,温暖了冬天的“春城”。

杨昆娥的成长过程,本身也是关于爱和希望的故事。

冬季“春城”的生死救助

1月2日清晨,昆明市人民中路的车马龙,14岁的少年突然倒在人行道上。 这个紧急时刻,白衣年轻女子来了,挺身而出,为孩子做了心肺复苏。

大致按了10次后,孩子的脚有点动了,但还没有醒来,白衣女性连续按了几次后,孩子咳嗽,慢慢醒来,整个急救治疗过程约3分钟。

孩子醒来还很虚弱,白衣女性又脱下自己的羽绒服,盖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依赖她,等到救护车来。

记者从很多方面证明,这位白衣女性是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血管病中心外科监护室护士杨昆娥。

6日,记者来到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会见了从事工作的杨昆娥。 “当时情况紧急,这个男孩不应该叫,身体僵硬,没有呼吸,摸颈动脉没有搏动。 ”。 她告诉记者:“拯救生命是医务人员的天职,无论是医院还是街道,还是不穿白衣,只要看到需要救援的患者,我都挺身而出。”

从小就感受到人类巨大的爱和善良的种子从心底发芽

杨昆娥的成长经验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杨昆娥是哈尼族,1991年出生于云南玉溪的一个贫困家庭。 1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了。 到目前为止,杨昆娥还没有去学校读书。

2002年初,一位好心人向云南省青少年快速发展基金会反映了杨昆娥的情况。 之后,云南省青少年快速发展基金通过“希望工程”确认了杨昆娥的救助条件,进入昆明市西山区的黑林敷团山小学,直接帮助她成为三年级学生。

但是不幸再次降临,第一次,她的母亲又离开了人世。 杨昆娥成了孤儿,从此成了希望工程的“女儿”。

杨昆娥珍惜学习机会,中学毕业后,她进入昆明市卫生学校(现昆明学院医学中专部),年成为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护士。 工作期间,她还多次学习,报考昆明医科大学的继续教育护理专业。

采访中,杨昆娥想起了曾经的痛苦,禁不住流泪,一时泪呛。 “父母去世,让我伤心的是《希望工程》帮助我摆脱了人生的阴霾”杨昆娥说,悲伤可以沉淀,记忆的创伤终于治愈,痛苦让自己变得更坚强。

“自己在社会的帮助下,改变了命运,足够幸运,我把悲伤变成了感谢,回报,好好活下去的能量”杨昆娥说。

传播爱和希望

“知恩图报,助人”是杨昆娥长大后最想做的事件。

成为护士后,杨昆娥一直有“热爱生命,使患者至上”的理想和信念。 她每天的第一项工作是在心外科监护室对患者进行术后治疗,尽管工作繁忙而辛苦,她还是不累,竭尽全力。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血管病中心外科监护室的董茜护士长告诉记者,杨昆娥“懂一些”,学习能力强,有良好的护理基础和急救经验,在监护室,经常参与患者急救,对工作充满热情,大家都喜欢她。

在爱病房里,杨昆娥为孩子诊治的身影很常见。 此外,她每年和同事一起去云南各地访问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贫困山区的孩子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每假期参加云南省青少年快速发展基金的公益活动,进行志愿者活动。

从盼望工程的“女儿”成长为拯救死亡受伤的“白衣天使”,杨昆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扮演着人类巨大的爱的流动和传播。

2019年底,杨昆娥当选云南省青少年快速发展基金理事。 “我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在需要的地方献出爱,传播爱”杨昆娥说,她希望自己的故事让更多贫困山区的孩子知道。 人类有真爱。 除非放弃,勇敢战胜困难,好好读书,未来一定有希望。

标题:““最美护士”杨昆娥:救死扶伤是本职 愿传播爱与希望”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6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