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01字,读完约2分钟

长沙新闻网广州3月27日电(记者壮锦)春天一到,热衷于美食的都市人去广东德庆县高良町,品尝每年一度的美味“高良富笋”。 但是,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会使这些柔软的竹笋“白白地老去”。

看到餐厅停火客人不进来,高良町高良村的欧伟用WeChat的力矩求助,“这几十万斤的产品怎么卖? 救命! ”。

欧伟和一百多户村民两年前成立了腾龙果业合作社,专门经营家乡特产,不仅举办了“富笋美食节”,还使“高良富笋”成为广东省的名优新农产品。 村里有劳动力但不能出去打工的贫困家庭,在合作社找到工作,一天可以挣80到100元。

在意竹笋产业扶贫的副县长安一宁对欧伟说:“旧销路断了,拿去电器店看看吧! ”。

碰巧,3月8日广东省农业农村短篇视频制作宣传中心统一,与多家媒体联合发售的“微观抗“疫病”助农、女性县知事们来了”的在线节目,将8名女性县知事定位为地区特产,将“带商品”现场表演。

安一宁在直播间作为家乡农产品的代言人说:“我们的竹笋又新鲜又甜,又清爽,没有炉渣。” 她还推出了高良特色菜——新鲜炒竹笋、富笋炒鸭肉。 现场播放平台的实时收视率突破了370万。

女性县知事直播商品的效果对欧伟说:“难道! 一天有几百个。 今天的订单必须等到明天才能发货。 ”。 吃的人不仅成了回头客,还推荐朋友,团购一次买100盒。

合作社一下子人手紧张,连60多岁孤立的老人郭敬佗都来到包装一线,切笋根,放进纸箱里。 他二十多亩山地也生产竹笋,村里的后辈们挖给他卖,收入达6000多。

为了加快送货,欧伟经常晚上开着自家的小型面包车送到街上,“现在每天可以卖700斤,也可以卖1万斤。 今年的竹笋卖不出去了。 ”。

高良村村主任谢少波说,以前竹笋价格不涨,一两块钱一斤,现在产业化,卖了十多斤,“真是富民的好产业”。

德庆县位于广东港澳大湾区西北部,山多田少,扶贫攻防任务繁重。 2019年,德庆县成立了“扶贫工厂”项目3700多个,通过特色农产品的栽培、加工、流通促进了产业和就业的扶贫。

目前全县16个省定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贫困村村民人均支配收入最低达到15908元,97.9%的贫困家庭已经摆脱贫困。

标题:““带货”女县长带火扶贫笋”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