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41字,读完约2分钟

长沙新闻网记者杨柳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为阻止饮食浪费行为发出了重要指示,指出饮食浪费现象,令人瞠目结舌,令人痛心! 强调坚决制止饮食浪费行为。 这个警告是治理现在,也是管理长期。

勤俭节约是家庭生计之本,艰苦奋斗是治国之要,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在漫长的历史中,粮食始终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起点和归宿,“勤俭败坏到奢侈”是解读许多王朝兴衰的关键。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敬天惜粮、勤俭节约的传统。 “节俭在养德”“克勤在邦,克俭在家”“节俭在昌,淫余在亡”等内涵丰富的古训浓缩了一个民族对个人和国家长期快速发展的深刻思考。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吃不完”逐渐成为老年人人口中的“那时”,人们现在不为食物所困扰。 因为登顶和炫耀等心情,请客、接待、集会的时候很多,留下很多反而有面子。 但是,促进费用并不是徒劳的。 富裕是自然的礼物,科研人员的夜以继日,依靠农民的辛勤劳动,来之不易,要双重珍惜。

古今东西,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勤俭兴旺,奋斗,并不是奢侈死去。 无论国家经济水平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人民的生活得到怎样的改善,无论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以前传下来,都不能失去。 物质生活越丰富,越需要与之相称的现代社会文明理念。

现在,我们必须赢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走上实现第二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在根本的饮食问题上,依然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其实,饥饿离我们不远。 数亿中国人基本上处理温饱问题的是1984年底,只不过是30多年前的事件。 现在消除贫困的攻防还有很多困难的硬骨头,巩固农业基础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董事大卫·比兹利日前说,世界每天有8亿多人挨饿。 消除浪费、厉行节约,是曾经在快速发展中遵循的根本途径。

为了更好的未来,保护“粮食”的心,实践节约应该是一贯的,经常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相关文章:

新华时评节约厉行:建立长期机制阻止饮食浪费

新华时评节约厉行:不要随时浪费粮食

新华时评:一粥一饭,想起来很难

标题:“新华时评:成由勤俭败由奢”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