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6字,读完约3分钟

破伤风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特别是重症破伤风,治疗难度高,费用高,死亡率极高。 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上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对患者注射“破伤风针”(受伤后,注射门诊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获得暂时性保护抗体预防破伤风)的低效副作用很大,几乎 “破伤风针”通常只注射一针,对过敏的人也在两个半小时内分一次注射。

从2009年开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救科副主任、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王传林以培训医务人员的专业和规范破伤风防治技术为其从业核心。 王传林说,中国破伤风疫苗通常指儿童接种的组合疫苗百白破疫苗或白破疫苗,其中“破”指破伤风疫苗,但该疫苗没有接种成人,“在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低的国家,

“破了,流血了,没人吗? 但是,有多少人从破口注射“破伤风针”呢? ”。 王传林说,日常看不见的“小伤口”是致命的存在,“破伤风在发达国家在许多快速发展中国家几乎灭绝,但在免疫计划项目执行不规范的国家和较晚的国家依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为急救外科医生,王传林认为公众对破伤风的认识也必须加深。 在工作中,他经常看到破伤风患者、开放性骨折、生锈的伤口、伤口小而深的刺伤、盲管外伤、火器损伤,甚至牙龈出血、胸罩钩伤等引起的破伤风,临床上接触过。

王传林表示,人体受伤后,通过中和破伤风毒素可以预防破伤风发病。 被动免疫制剂(破伤风针)和自发免疫(疫苗)。 被动免疫制剂是外来抗体,可以暂时抵抗毒素,但外源抗体过敏风险很高。 另外,被动免疫制剂在人体内提供保护作用的时间短,最多28天后被人体代谢而失去保护作用,这种被动给予抗毒素的方法不能预防任何受伤后不就诊的伤员。 疫苗是一种积极的免疫制剂,人体自身持续产生抗体发挥长期的保护作用,即使受伤也不用就医也能受到保护。 因为注射破伤风疫苗是医学上公认的预防破伤风最科学安全有效的方法。

年,王传林率领全国各地专家共同完成了初版《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19年正式发布了《外伤后破伤风预防规范》。 此后,王传林制定了《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采用指南》和《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 2019年版)》。 2019年10月31日,国家卫生委员会宣布,要求全国医疗机构遵照执行,规范和指南的颁布为临床提供了决定依据,确立了领域金标准。 “正因为国家认识到破伤风造成的危害的严重性和破伤风防止误区的紧迫性,才可以在短短几个月内制定上述规范和指南。 ”。 王传林是这样说的。

1989年以来,王传林教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救临床第一线,对狂犬病、破伤风及其他各种动物致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组织专家制定了多项诊疗规范,截至2019年,只有牵引组织制定的动物致伤团体标准30项

 

标题:“王传林:十年坚守破伤风主动免疫之路”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5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