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26字,读完约5分钟

察角边防官兵与当地居民组成巡逻队进山巡逻。 记者邓建胜摄

上察隅镇松林村藏族同胞玖五栋建房缺乏助手,边防官兵自愿去帮助。 记者邓建胜摄

边境村远离城镇,边防官兵每月必须组织卫生人员巡视村庄。 图为4月10日,团医生阳运川来到下一个戴项链的人家做义诊。 记者邓建胜摄

观察角在哪里?

西藏自治区的东南端位于祖国和缅甸、印度边界的密林深度之中。 在绵延数百公里的国境线上,边防官兵与群众一起保护神圣的国土,建设美丽的家园。

路面积雪超过两米

在海拔3400多米的察瓦龙乡日东村,当地村民和边防官兵如数十年一日,共同守卫边疆。

察隅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和横断山脉西段地带的高山峡谷区,谷户南部边缘海拔只有1400米,周围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多个。 山高林密,河多谷深,这里是旅行和探险家的最爱,但对一年365日住在这里的边境守护者来说,不要那么浪漫,要经常应对各种风险的挑战。

平均海拔只有2800多米的察瓦龙乡,离县城不到100公里。 但是,连接县城的道路需要越过几座海拔4、5公里的高山,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大雪封锁了道路,村子和县城的交通中断了几个月。 4月初记者计划去察瓦龙,第一山口的路面积雪依然超过2米,普通车辆和行人不能通行。

在这样的边境地区,自然条件越苛刻,军民的团结就像一家鱼水般的心情越强烈。 海拔3400多米的察瓦龙乡日东村,当地村民和边防官兵像几十年一日一样,形成了保卫边境的铜墙铁壁。 这里的边境村远离乡镇,群众居住分散,医疗和教育是群众生活的一大难题。

日东哨所设立以来,部队医生对周边村民来说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家庭医生”,村民们感冒、咳嗽、头疼,因习性去部队卫生室取药。 因此,每年制定保障计划时,该部队都会给日东村的居民留下日常的药品使用。 村里的小学缺乏老师,常年驻扎在这里的大学生官兵成为日东小学最可靠的教师保障。 而且,每年大雪封山之前,日东村的群众都会自发地送来足够的部队过冬的柴火,如果有巡逻的保护任务,村里的青壮年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

卫国是保家

在国境线上,每次军车经过,在路边玩耍的孩子都会成为习性站起来,举手敬礼

4月5日,察隅县城内英雄坂纪念园、苍柏直立,青松环抱,远处雪山高耸,庄重肃穆,西藏自治区为该纪念园授予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大会和除名仪式。

察隅是我国重要的边境县,国境线达数百公里,中印自卫反击战、西藏和平叛乱斗争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447名烈士长眠于此。 几十年过去了,每年清明节前后,察隅的城乡群众都来祭奠烈士。

“越到边境一线,大众越感恩,热爱国家的表现越强,越感动。 ”。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政委黄兴国说:“在边境第一线,只要看到我们的军车经过,在路边玩耍的孩子们就习性地站起来,举手向我们的军车敬礼。”

4月10日,位于上察角町的边境警备连在边境山口执行巡逻任务。 之后,在村子里帮忙建造房子的37岁党员阿特马上和上司请假,召集了3名在工地工作的民兵直达边防队。

这个边防部队所在营地的指导员所巴介绍说,迄今为止他们与当地群众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但当地人自愿为部队砍柴,悄悄地送到门口就离开了。 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对部队进行国防教育活动,对学生上国防教育课的部队自愿捐给贫困家庭的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军队爱民、人民拥护军活跃在边境第一线。

“没有边境的平静,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保家卫国,对我们来说,卫国是保家。 ”。 阿特说。

这里山高林密,巡逻一次需要七八天,边防官兵的补给都要携带。 据此,附近的民兵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工作,自愿参加巡逻队,为士兵们提供最强的支援保障。 边境警卫队成立以来,几十年来,阿特村的几代人一直如此。

我们最亲密的人

“我不能叫他们的名字,但哨所里的每个人都是好人,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熟悉。”

在察隅河谷险峻的山体上,记者出于好奇举起照相机拍照时,路边种树的村民赶来制止“因为是边境,不要随便拍照”。

据介绍,在察隅县的边境村,只要出现陌生人和可疑者,村民不分男女老少都在前面审问,发现疑点,第一时间向部队报告。 边防官兵与居民群众建立城市,比较有效地防止敌对破坏分子的渗透。

“《金珠玛米》(藏语中意思是“人民解放军”)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没有他们,我几年前就不在人世了。 ”。 察隅町松林村,63岁的藏族阿母次旺卓玛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年4月24日,时隔百年的暴雨雪使村后的山体滑坡,记得巨大的泥石流瞬间吞没了整个村子。 幸运的是,收到地质灾害警报消息的边防营地立即疏散所有村民,以免伤害她们。 更让下一位万卓玛老人感动的是,在那之后的一个多月里,这里的边防哨所为男女老少腾出了最好的军营。

“这两年,我的关节炎经常复发,依靠部队医生送药。 我不能叫他们的名字,但哨所里的所有人都是好人,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熟悉。 ”。 4月10日下午,边防连医生阳运川来到村子里义务巡逻时,下一位旺卓玛用藏语对记者说。 记者邓建胜琼达卓加

标题:“探访察隅守边人”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