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6字,读完约3分钟
图为蔡锷像(资料照片)。 蔡锷( 1882-1916 ),本名艮寅,字松坂,湖南邵阳人,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 长沙新闻网发
长沙新闻网长沙4月13日电(记者陈文广)走在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林荫小路上,远眺蔡锷故居,背蔡家山,朝东西坐,三间正房有小侧房,结构保存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建筑特征,悬山顶土 这里曾经是蔡锷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废制蔡公离开了,正气昭昭怀模范,打开新业锷刃保存,野心勃勃地展开鸿猷。 ”。 越过这个石牌坊进入蔡锷乡,不仅起着划分边界的作用,而且代表着对革命先驱蔡锷将军的无限怀念。 蔡锷乡的真名是蒋河桥乡,20世纪90年代人们为纪念蔡锷特改名为蔡锷乡,村民建造了这座石牌坊,供子孙展望。
蔡锷旧居的员工廖文婷说,蔡锷将军讨论了湖南邵阳出来的著名袁护国,是重建共和国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 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才华横溢,善于把握时局,有富余胆知和策略,但遗憾的是他早世了。
蔡锷( 1882-1916 ),本名艮寅,字松坂,湖南邵阳人,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
蔡锷年轻时忧国忧民,奋发图强,13岁中秀才,15岁进入湖南时务学堂,17岁留学日本。 1900年,蔡锷回国参加唐才常发起的自立军起义,起义失败后,回到日本,改名锷,投笔从荣学习军事,立志流血救国,1904年冬天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蒋百里、张孝准并称“中国士官三杰”
回国后,蔡锷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组建新军,整顿军队,培养军事人才,为反清革命竭尽全力。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在云南积极响应,动员和指导昆明新军“重九起义”,一举推翻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被推选为云南军政府都督。 督楚期间,蔡锷维持了云南及其周边的统一与稳定,辅导军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实行了具有民主革命性质的一系列改革,对推进云南经济社会现代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15年,袁世凯复活帝制,蔡锷为四万人争人格,救国陷入危难,坚决与唐继尧、李烈钧等在云南义举,起兵讨袁,带病担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率兵赴川南与袁军顽强战斗 蔡锷也是重建共和国的特别功,被称为护国元勋。
护国战争结束后,蔡锷成为四川督军兼署总督,致力于治川,但由于喉头疾病加剧,赴任日本,1916年11月8日在福冈医科大学医院34岁去世,次年4月12日被岳麓山国葬,成为民国葬第一人。
“蔡锷将军的一生短暂而辉煌,他识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于革命运动。 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作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 他继承了勤奋、朴素、清廉的历来美德,同时深受西方先进思想的熏染,一生拥护民主和法治,不惜生命。 ”。 研究蔡锷将军史料的邵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曾胜程先生评价说。
现在蔡锷将军去世已经102年了,蔡锷旧居周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年参拜和参观者络绎不绝。 2006年,蔡锷旧居在国务院公布为第六届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湖南省省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省级红色景区(点),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30万人。
标题:“护国元勋——蔡锷”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4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