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2字,读完约3分钟

一位在职场中名列前茅的同志,前几天在他的推动下,为基层处理了事实,处理了难题,基层群众不买账,有人给他打了电话:这件事我们以前反映过很多次,但没有如下情况,向领导报告后,结果很好。

“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应对”的现象并不少见。 据目前为止的报道,一位市市民发现湖畔绿道栈桥的护栏多年没有修理,向区长专线和市长热线投诉,但一个多月没有任何动静。 之后,他写信反映给市领导,接到指示后,施工人员马上来到现场进行修理。 为什么领导一发出指示就处理? 正是因为引起了“重视领导”。

立即处理“领导重视”,从一方面证明有关部门执行领导的指示比“力量”更重要,总是有命令也可以不动。 但是问题是,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大众报告的时候没有处理呢? 同样的事件,大众反映时没有行动力,领导指示后有执行力,前后不同的两种表现值得深思。

现实中,有些部门和干部不介意基层群众的声音,如果领导不插嘴和指示,就可以推,拉就可以拖,躲就躲。 只有领导关注才能用心,领导强调才能做到最好,只有领导指示才能行动,是因为“领导重视”还是因为“重视领导”? 而且,经常推测领导的心,听取领导的喜好,使事件满足于领导,对平民事件欺骗,谄媚成为习性。 由此联想到为什么有些大众在相关部门工作时,尽管门容易进,脸很漂亮,但事件依然很难。 为什么有些干部在回应大众关心时光唱高调,不能处理问题? 其根本是不正确的坏风气在起作用。

各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分工和负责人,有必要尽各自的职责,承担各自的责任。 领导应该重视责任范围内的事件,但不能专门参与所有事情,特别指示。 换句话说,如果一切都必须以这种方式推进和处理,那么只能证明体制机制有问题,干部思想有偏差。 因此,对有关部门和干部来说,“重视领导”和基层的期待不可对立,“只要求领导观察,不希望群众满意”“只对领导负责,不为群众负责”,是失职和渎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中央领导一再强调,必须把群众满意、高兴、不答应作为衡量事业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 打破“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处理”的怪圈,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和干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法规意识,作为上级也要加大监督和问责力度。 对于建立这样的怪圈,沉溺其中,享受这个不累的人,调查所的调查所,应该曝光。 这样,只有“重视指导”、不为大众服务的现象越来越少。 (匡吉)


人民日报:少数国企领导搞“独立王国”走“霸王步” 将公司账户当作私人“提款机”、专断决定造成资产流失、选人用人唯亲唯利……前不久,媒体披露了抚矿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尹亮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警示录,令人触目惊心。 -04-10 08:59:17
山西省市县三级成立党委反腐败领导小组 长沙新闻网太原4月6日电(记者胡靖国、王井怀)山西省纪委监委网站日前发布消息,山西省革新从业体制,推进党对反腐败从业领导的“常态化”,省市县三级成立党委反腐败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 -04-06 17:06:22

标题:“打破“领导重视才处理”的怪圈”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