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9字,读完约3分钟
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自发表之日起正式实施。 这个理财新规则对居民的最大影响是打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也就是说理财产品今后不再“本保证”。 昨天,沈阳晚报、沈报融媒体记者的调查显示,资管新规则实施近半个月,资产管理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银行已经停止销售保本理财产品,基金企业推出了市场价格法的新型货币基金。
有些银行停止保本资产管理
记者昨天访问了多家银行网站,过渡期到了年底,但从5月1日开始一些中小银行已经提前停止销售保本型理财产品,宣传大额存款单、结构性存款产品,发动了价格战。 另外,一些国有大行、城市商行仍在销售保本型理财产品,在90天内销售封闭理财产品,但抑制了限额的发售,延长了期限。 在某银行网点,记者知道销售的保本类理财产品共有两种,投资期限为365天一年,预期收益率为2%-4%。
根据业界相关人士的分析,由于新给了银行一年以上的过渡期,预计短期内类似的理财产品将继续发售,但数量将逐渐减少,投资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理财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 今后购买理财产品会受益,亏损,银行不再兜风。
新的货币基金组织不再保证书了
资本管理新规则正式实施后,一些基金企业推出了新的货币基金,新的货币基金并没有均衡收益率,而是根据投资产品价格的变动计算收益,以“净利润”的形式显示。 这种净利润变动,不再是固定的一元。 这是新的货币基金组织收益计算方法。 市场价格法。 如果净利润是负的,这个货币基金就变成了赤字。
投资者以前常见的货币基金收益计算方法是摊销方法。 也就是说,让投资者看到收益每天平均化,每天都有收益入账。 例如,某货币基金组织7天的年收益率为3.9%,这是平均最近7天的收益率,换算成人收益率的结果。 事实上,在市场极端的情况下,货币基金也有可能损失,基金企业一般会拿出自己的资金来弥补损失。 那样的话,投资者看不到真正的利益,不知道货币基金的利益也在上升,容易产生“保本”的错觉。
普通的理财产品不少
今后,使用摊铺法的货币基金对投资的券种和剩余期间有更严格的要求,使用市场价格评价法的货币基金相对宽松,相应的收益率也有点高。 新货币基金组织的一大优点是风险和收益真的一致。 业界相关人士警告说,货币基金虽然收益稳定,但并不意味着不亏损。 在资本管理的新规则“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下,投资者最好“不擅长投”,任何投资都有风险。 市场行情很好,货币基金的收益当然也很好。 行情不好的话,短期内也有下跌的可能性。
除了货币基金组织,现在很多银行还推出普通存款产品。 基础资产对应银行存款,风险低,访问也方便。 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保守型投资者也可以考虑购买。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体记者谷丽红
标题:“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货基打破刚性兑付”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