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97字,读完约8分钟
长沙新闻网北京5月11日电题:生死与血脉相连——人民子弟兵和地震灾区群众跨越时空的真相
长沙新闻网记者梅常伟
进入5月,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思念像潮水一样流入四川省——
在北川旧县城,汶川映秀镇、绵竹汉旺镇,在很多年受灾严重的地区,人们总是看到穿着各色军服的熟悉身影。 松枝绿,浪花白,天空空蓝色...
10年前,面对其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范围最广的地震,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有10多万官兵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创造了生命奇迹。
10年来,部队将士络绎不绝,但与地震灾区群众的深厚友谊没有改变,成为了另一种人生相遇的共同底色。
十年:“他改变了我的人生”
又变成了“512”。 你能找到救了自己的解放军吗? 强天林的心没有底。 十年,他每年都找,每年什么也得不到。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剧烈的摇晃唤醒了午睡中的强天林,“地震,快跑! ”有人大喊。
地震? 没等他放松,强天林就被拥挤的人们从宿舍包围了。 接着,教学楼、宿舍“像破碎一样倒塌”。 一瞬间,尘土飞扬,哭喊声紊乱了。
强天林所在的青川县通讯中断了,连续三天没有从家里收到任何信息。 他决定不等,无论如何要回家。 到了东河口,被馀震袭击,一心赶路的强天林没有观察到从山上滚下来的土石走向自己。
那时,那个解放军出现了。 他大步冲过来,把坚强的天林抱在怀里,用身体堵住了哪块土石。 强天林什么都没有受损,但解放军受伤了。
“在带他去关庄镇的安置所的路上,他的手一直渗出了血。 ’强天林永远忘不了那一幕。
也许是偶然的,两天后,强天林的家人来到了安置所,带他们来的也是那个解放军。
从那以后,强天林就贴着那支解放军,不管他打扫废墟还是建板房,强天林总是持续着。 那个解放军经常拿出牛奶面包和强天林分享,给他讲自己的从军故事,告诉强天林“要好好读书,出山”。
强天林默默地记住了解放军的话,努力学习。
2009年,毕业于强天林中学,考上绵阳市江油中学。 高三时,他从年级开始名列600多名,赶上了前30名。 2012年9月,他考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成为解放军。
收到军服那天,强天林特意去拍照,想发给那个解放军,但不知道该送到哪里,应该送到谁那里。
强天林问了很多,一直没有消息。
2017年7月,成绩优异的强天林在优先选择毕业地点时,选择了陆军第82集团军的某次旅行——汶川地震之夜到达灾区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属于这次旅行。
2018年初,强天林通过网络视频再次找人。
“那时他救了我,现在我可以救别人了”强天林说:“我一定要找到他,通知他。 他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成为和他一样人民的子弟兵”。
每十年做梦一次:“成为中国空降兵王”
程强成为空立志投降是在2008年,当时他12岁。
这个梦也是他的故乡四川什邡很多孩子的梦想。
那一年,地震发生的时候,程强和伙伴们在游泳。 他用手脚登陆,发现眼前的村子成了废墟。
由于通信中断,程强和同乡们还不知道。 部队已经全面启动紧急机构,紧急援助灾区。 震灾第二天,救援部队到达什邡。
最初,人们不知道来了哪个部队,只知道解放军来了,才得救了。
“各自背着很多东西,走得很快”程强说,印象最深的是头盔上的“空降”两个字,红旗上写着“黄继光生前的部队”。
对于黄继光,程强不是陌生人。 他知道黄继光是个了不起的战斗英雄,也是自己的家乡。 这样,程强对其红旗,对其官军有天然的亲近感。
士兵们挖了废墟,他继续的官兵们拆除了危险的房子,他继续。 官兵们一进村,他也跟着。 官兵们担心他,把他赶出家门,但他还像影子一样……他说他跟着解放军有安全感。
之后,部队撤回,程强的心也带走了。 长大后空投降,成为他最想实现的梦想。
2010年,程强中学毕业。 他以为自己长大了,迫不及待地报名参军,但据说还没到服役年龄。
2013年,程强高中毕业,再次报名参军。 这次,他如愿以偿了。 填写兵役意愿表时,他出乎意料地选择了“空降兵”。
到了部队后,程强从班长那里得知,黄继光生前所属的团是他们的友邻单位,只有能力素质高的新兵才有机会参加。
我该怎么办? 别人做了一次动作,他做了好几次。 别人休息时,他会为自己做“厨房”。 在第一次实弹审查中,他进行了50环满分的伞降训练,他成为了第一个跳模范伞的新兵……新训练结束后,他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黄继光生前团——“模范空降兵连”。
当时救了自己的恩人,现在成了自己的战友,程强的心有多高兴啊。 然后新的梦想也在这个时候萌发,他将成为“黄继光班”的班长。
那一年,程强参加集训比赛,在第一次考核中得了满分,但由于第二次发挥不好,被别人超越了。 失利后,他加大了训练强度,终于在第三场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2016年,部队去青藏高原参加比武,程强和5名战友组成战斗小组,挑战了10多门极限课。 最终,他第一个过了终点线,带领整个小组夺冠。
2017年10月19日,黄继光勇敢地迎来了65周年。 在团举行的慰灵仪式上,程强正式被任命为“黄继光班”第38代班长。
那天他又有了新的目标——中国空的降兵王。
十年的守护:“尊重一切生命,善待一切”
第一次见到周飞虎是解放军总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他是这个科的主任。 他说。 “但是,我们发现的所有症状都不着急危险。 ”。
2008年5月15日,周飞虎第一次见到唐椋岚时,是成都某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那时,大量的重伤者陆续被送往那里,医院整体超载驾驶依然无暇。 唐椋岚病床旁边的监视器显示,心电图呈一直线,忙碌的医务人员认为唐椋岚上贴的引导脱落了,没有进一步处理。
周飞虎从唐椋岚发出紫色的嘴唇,评价她停止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将唐椋岚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事实上,唐椋岚被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挖出时,人处于休克状态,大腿上的伤口腐烂化脓。 到了医院生命体征稳定,但随时都有可能恶化。
医生建议切断,唐椋岚不同意,威胁说切断的话会自杀。
“现在动弹不得,你怎么自杀? ”周飞虎问道。
“拔下输液管”
“放心吧,我不会死的。”
生死攸关的时候,周飞虎看起来像开玩笑的话,不想让唐椋岚放弃生的希望。 幸运的是,经过多次手术,唐椋岚的脚得救了。
“曾经被托付生死,我像周主任和家人一样亲切温暖”唐椋岚说,那个岁月对她来说是不幸的,是幸运的。
救援结束后,周飞虎回到了北京,唐椋岚的病情他一直记录下来,唐椋岚下床,可以走路,他再忙也打招呼,说了几句话。
“知道她更好,有说不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周飞虎说,他有时催促唐椋岚赶紧找对象。
十年来,与死神的竞争依然是周飞虎的工作常态:天津大爆炸,西非埃博拉的瘟疫,中国遭到马里维和官兵的袭击……周飞虎总是岌岌可危,拯救了生命。
在抵抗埃博拉的2个多月里,周飞虎参与了61例就诊患者,治疗了38例疑似埃博拉和5例埃博拉确诊患者,重症患者急救成功率达到80%以上。
每次得到这些消息,唐椋岚都高兴得心痛。
“周主任尊重并善待所有的生命。 》唐椋岚说:“他是我心中的超级英雄。 ”。 (参加采录:孙绍建、刘强、蒋龙、罗国金)
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乎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快速发展纪实 1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下,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快速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05-11 17:47:49
专访:“中国人民为我们送行的场景至今令人难以忘怀”——访汶川地震俄罗斯救援队原领队萨洛夫 “中国人民对我们的从业表示感谢,他们为我们救援队送行的场景,至今让我们难以忘怀。”汶川大地震俄罗斯救援队原领队、时任俄紧急情况部行动管理局局长的谢尔盖·萨洛夫日前接受长沙新闻网记者专访时说。 -05-11 16:56:52
通讯:哪些从汶川地震废墟中“重生”的年轻人 题:哪些从汶川地震废墟中“重生”的年轻人 在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记者探访了这些从废墟中“重生”的年轻人。汶川地震“小英雄”林浩长大成人踏上演艺之路。 -05-11 15:20:10
标题:“生死相托 血脉相连——人民子弟兵与地震灾区群众跨越时空的真情”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