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6字,读完约3分钟
拼版照片:上图为陈觉像。 下图是湖南省长沙市烈士公园展出的陈觉烈士写给妻子赵云的遗书( 5月7日拍摄)。 长沙新闻网发
长沙新闻网长沙6月2日电(记者陈宇箫)有这样的革命伉俪。 他们的事迹用两封血泪的遗书传遍了世界,这两封遗书感动了一代人。 一封是已故丈夫写给妻子的告别信,另一封是妻子刚生女儿的遗书。 这两封遗书的作者是陈觉和赵云空。
陈觉,本名陈炳祥,1907年出生于湖南遂陵。 15岁时,陈觉以优异的成绩进了浣陵县立中学。 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经常阅读《导游》《新青年》等革命刊物。 1925年,陈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赵云空,本名赵凤培,河北阜平人,1906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赵云空,陈觉作为第一个先进的中国青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学习期间,两人相识相爱,成为了夫妇。
1927年,赵云、陈觉一起回国参加革命。 1928年春,作为省委特派员,陈觉参与了中国共产党湘东特委会和涨陵县委组织的“涨陵年关暴动”的指挥。
由于当地各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陈觉夫妇不得不离开亵渎,回到省委机关就业。 后来,陈觉被派往常德组织湘西特委会。 已经怀孕的赵云留在省委机关负责各地的联系业务。
1928年4月,根据叛徒的告密,陈觉、赵云在常德、长沙分别被敌人逮捕,关进长沙陆军监狱。
面对反动当局的威胁和酷刑,陈觉夫妇死也不屈服。 经过多次审判,反动当局以“策划暴动,企图作弊”的罪名,判处陈觉、赵云死刑。
死前,在给爱妻的告别信中,陈觉说:“云! 谁也没有父母,谁也没有孩子,谁也有无情的人,我们为了救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我们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还没死的同志就完成了。 ”。 1928年10月14日,陈觉在长沙牺牲。
四个月后,赵云在狱中生了一个女孩,取名启明,意味着在黑暗中等待黎明。 启明出生才一个多月,赵云空就要和女儿永远分手了。 她在给女儿的遗言中说:“宝宝,我很清楚你父母是共产党员。 ……我养不了你。 长大后,我不会辜负你父母的期望。 ”。 1929年3月26日,在给襁褓中的女儿喂奶后,赵云空毅然上了刑场,23岁时去世。
现在,陈觉的故乡,亵渎市烈士陵园竖立着革命伉俪的雕像,夫妇密切依赖,关注前方。 陵市烈士陵园管理副所长杨云志告诉记者,去年清明节前夕,来自当地姜湾小学的学生在两名烈士的雕像前宣读了他们的遗书。 “即使在和平时代,从两个烈士的遗书中,我们依然被他们家乡的感情、对党的信仰、献身于革命事业的精神所感动。 ”。
标题:“陈觉和赵云霄:革命伉俪血泪遗书感天地”
地址:http://www.chengxinlibo.com/csxw/24342.html